七峰山前山?久聞七峰山是鄂東海拔最高的山峰,又是全國最大的杉木良種園仲春三月得閑,相邀友人同遊七峰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七峰山前山?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久聞七峰山是鄂東海拔最高的山峰,又是全國最大的杉木良種園。仲春三月得閑,相邀友人同遊七峰山。
從陽新縣城出發,驅車沿106國道到白沙鎮,左拐,幾分鐘路程便到七峰山下。循着盤山公路迂回而上。從車窗往外俯視,疊嶺層巒,修竹茂林,滿眼皆是綠:淡綠、青綠、黛綠,陽光灑在上面,熠熠發光。綿延起伏的巒壑,宛若奔騰澎湃的潮湧,卷起一道道巨浪,跳動的光華恰似飛濺的浪花,讓人浮想聯翩。
車子抵達山腰處的七峰山林場辦公樓前,頓覺進入一個圓形的天坑中,隆起的環形崗丘,一排排俊雅硬朗的杉樹,井然有序,不枝不蔓。天坑中有一方山塘,塘水倒映着杉樹和樓房,像攤開的一幅山水圖畫。站在塘邊,倏然入了畫中,仿佛我們真的已融入了美麗的七峰山。一擡頭,騁目無礙。原來這天坑塌了一方缺口,像一座“山門”。“山門”前的山溪上靜卧着兩座石拱橋。守林人介紹說,石橋已經上千年了,是古時候的茶道。高山上建石拱橋,我還是第一次見過。石拱橋早已喪失了本來的功能,橋下久已不見溪流,但它卻附有新的使命。走過古橋,仿佛步入曆史——古橋下的山谷澗還殘存着太平天國時期的女兵營古牆。據傳,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嬌在興國州建立女兵營,選擇地勢險要的七峰山安營練兵。1856年11月,因天京(今南京)變故,武昌遭清兵攻陷。興國州女兵營奔赴武昌救援。戰鬥慘烈。當中,九名陽新籍的太平軍女兵壯烈犧牲。鄉人将其遺骸合葬于東湖岸邊,為避清政府破壞,故不稱墳而取名九女墩。九名英雄的陽新女兒,身葬異地,魂歸七峰。每逢陰雨天,仿佛還能隐約聽到山林中,擊鼓鳴金之聲。
回首遠眺,七峰山最高的南崖峰像一位武士,守護在天坑外。但更像一位慈愛的母親,一塊小寫“m”形狀的巨大岩石,從峰間凸出,宛如一雙壯碩的乳房,飽滿的乳汁,哺育着七峰山的兒女。我們棄車登南崖峰。穿行于杉樹林中的小徑,談笑風生,忘情于自然。途中小憩,大家席地而坐,陶醉于虎斑霞绮,林籁泉韻的美景中。一對青年夫婦與我們不期而遇,大家主動與他們攀談,青年婦女提着竹籃笑容滿面地搶着說,我們原來是山上的山民,現在已經搬到白沙鎮上居住了。政府提倡人進城鎮,樹進山林,把七峰山開發成休閑度假的旅遊區。你們看看,這滿山滿坡翠綠的竹木多美啊,真是個天然氧吧!你們遊客玩得開心,我們日子也就過得舒心。過去,我們在山上居住,到山下謀生。每天趕早怕晚,泥巴小路又不好走。下山露水一身濕,靠體溫焐幹;晚上回家黑古隆咚的,吓出一身冷汗。如今,在山下鎮裡生活,到山上來工作。水泥公路,一溜煙到家了。嗨,這位置一調頭,那可是粥缸跳進蜜罐裡。青年婦女說得眉開眼笑。她男人一直樂哈哈地站在她身後。看得出她們對生活的滿足和未來的憧憬。
告别青年夫婦,我們繼續前行。不知覺一步跨出了杉樹林,一道急流迎面撲來,我們猝不及防地吓得後退兩步。稍一定神,發現原來是一山坡兀起的青石,如洶湧的波濤, 從山頂上一瀉而下。望着眼前這條匹練飛空的凝固“瀑布”,我們相視一笑,不約而同聲地高聲吟誦: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我們踏“浪”而上,登臨南崖頂峰。頓覺神清氣爽,怡情悅性。放眼望去,左邊是青山水庫,右邊是羅北口水庫,七峰山宛若這兩水之間,綻開的一朵碧蓮,七座山峰恰如盛開的七片蓮花瓣,南崖峰宛如蓮花中那顆青澀的蓮蓬。突然,山中傳來七峰寺、觀音廟宛轉悠揚的鐘鼓聲,山鳴谷應,餘音袅袅。我們仿佛來到了西天佛界,恍惚間,翠竹黃花皆法身,我們也成佛了。我不自主地盤腿坐下,閉目合掌,耳畔陣陣輕風吹過,腳下淙淙泉水流。仿佛中,我感覺身下的“蓮花”随波蕩漾,迎風飄搖。倏忽之間,我想起《六祖壇經》記載的一則故事,一次,禅宗六祖慧能法師開壇講經,突然一陣風吹動經幡。一個僧人說,風動;一個僧人說,幡動。兩人争論不休。慧能法師說,都不是,是你們的心動!聯想此情此景,哈哈,我心裡暗笑,山怎麼會動呢,動的是我的心!看來我是成不了佛的。風動如潮,春山含笑,我慢慢地睜開眼,眼前眇眇忽忽地閃現着一座山峰,在那七座山峰間飄忽不定。我猛然如飲醍醐,七峰山其實有第八峰,它藏在人的心中,藏在到七峰山來的每一位遊客的心中。隻要心有多高,峰就有多高。
又一陣潮汐從四面八方湧來,卷起這千峰萬壑,我們一齊向山下的潮頭奔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