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9 00:17:26

如果可以重來,你希望你的人生有何不同?

“我希望能重回14歲,努力學習考個好的高中,然後再努力考個好的大學。”一個正在四處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說。

“要是可以重來,我一定不會再嫁給你。”一對正在鬧離婚的夫妻氣急敗壞,彼此嫌棄,互相指責。

“要是可以重來,我一定不會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一旁,他們的孩子冷漠而淡定,他早已對父母的争吵習以為常。

如果可以重來,似乎我們就可以重新選擇學校、工作、戀人、安家落戶的城市,做出比現在更加明智的選擇。

然而,重來就一定會好過現在嗎?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1

重來也未必好過現在。

美國終身哲學教授基蘭·塞蒂亞這樣告訴你。

35歲的基蘭·塞蒂亞生活“一帆風順:家庭穩定,事業有成” ,生活在一座自己喜歡的城市,在一個“很棒的院系榮升終身教授”。

看起來,基蘭已經是妥妥的生活赢家,然而:

當我停下腳步,審視着自己苦心營造的人生,内心泛起一陣讓人困惑的感覺,混雜着對往事的眷戀、悔不當初、幽閉恐懼、空虛和畏懼。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看來基蘭提前陷入“中年危機”了。

而基蘭并不這麼認為,他覺得令他陷入危機的是“中年的存在主義問題”。

這個問題,有些可能在20歲遇到,比如,我們将在後面提到的年紀輕輕就陷入精神崩潰的約翰·密爾;也可能50歲才遇到,比如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50歲覺得“即便比果弋裡、普希金、莎士比亞更出名,比世界上所有作家都更出名,但這又如何呢?”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2

為了解決自己的“存在主義問題”,基蘭寫下這本《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成年人的哲學指南》。

這本書,基蘭是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博鬥的人”看的。

基蘭認為,人生中的許多問題,不外乎“失去和悔恨、成功和失敗、你理想的人生和你擁有的人生,關乎人的有死性和有限性,以及奮力追逐各種計劃的空虛感。”

俗話說得好,生活無非是“你看我好,我看你好”。許多時候,我們眼裡别人的“完美人生”,也許一夜之間就會崩塌,而我們以為手裡爛到無可救藥的牌,誰又知道會出現怎樣的逆襲?

人生無法重來,重來也未必比現在好,對過去的悔恨,對“錯失”的耿耿于懷,并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在“匮乏”之下“掙紮”着做出的最佳選擇。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3

01.“完美人生”為什麼讓人精神崩潰?也許我們該做點“無用”“無聊”的事

假如你的父母,從你一出生,他們就為你設計了一條從小到大的“完美成長路徑”,并且有足夠的能力助你成就“完美人生”。

那麼,你就會幸福了嗎?

詹姆斯·密爾,一位望子成龍的父親,決定要為兒子打造“非凡人生”,“把兒子培養成為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奮鬥的人,讓世界因他而不同的人。”

這個從小就注定擁有“非凡人生”的人,是英國19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英國哲學家和公共知識分子約翰·密爾

在父親的努力下,約翰·密爾的成長路徑仿佛“開挂”一般:

3歲學希臘語,7歲讀柏拉圖,8歲學拉丁語,11歲讀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少年時期學習邏輯學、政治經濟學、心理學和法學,接着在15歲時邊學習邊沁的理論和哲學。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4

何其熟悉的畫面,約翰·密爾就是今天奧數、鋼琴、書法、航模、英語、圍棋等等各種興趣班“無縫連接”的孩子?

果然,約翰不負厚望,20歲就成為“了不起的思想家”,父親的“得意之子”。

然而,年少有為的約翰精神崩潰了!

約翰說道:

我陷入了神經麻痹狀态,可能每個人偶爾都曾遇到過;我對享樂或愉悅的刺激失去了興趣,快樂的事情曾帶給我好心情,現在也枯燥乏味或平淡無奇......

據此,崩潰的“得意之子”發出靈魂之問:

假如你人生的全部目标都實現了,你所追求的制度與觀念變革都将立即生效:你會因此獲得巨大的愉悅感和幸福感嗎?

答案是:不!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5

約翰的父親将他培養成為“利他主義者”,完全不考慮他作為一個個體的需求,導緻了他精神的崩潰。

相反地,當下的許多父母,培養孩子成才的指導思想大都是“利己主義”。他們從小為孩子制定的“非凡人生”計劃裡,無非是考個好高中,讀個好大學,有份體面的工作;或者是學習某種藝術,唱歌、舞蹈、拉小提琴、鋼琴,諸如此類的,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

然而,不論是“利他主義”還是“利己主義”,這些被計劃的“非凡人生”并沒有帶來多少快樂,倒是許多人像約翰一樣,導緻精神崩潰。

傑基·羅賓森認為:“生命唯一的重要意義在于對他人的影響。”

這是典型的“利他主義”思想,也是約翰的父親打造兒子"非凡人生”的意義。

“利他主義”認為,個體所做的每件事隻有“工具”價值,這種價值就在于“對他人的影響”。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6

這就引出了“利他主義”悖論:

如果利他主義是唯一重要的事,那就沒有重要的事了。人生也就不值得過了。

相反地,“利己主義”的出發點是“隻為我自己”。

凡人還是要做凡人的事。

無論是做完美的“利他主義”者,還是做自私的“利己主義”者,結局都會導緻個體的崩潰。

作為個體,我們需要關心自我之外的事物,需要從那些看似無用、甚至無聊的興趣愛好中獲得存在感。

這裡,一座城市跳入我的腦海裡——成都。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7

說起成都,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生香鮮辣的火鍋,還有随處可見的搓麻将的人們。火鍋滿足人們的食欲,而麻将在外人看來仿佛并無甚用處。

然而,成都在2016年的“中國10大幸福城市”排名表中,幸福指數排名第一。

這是否多少和看似“無用”的麻将有關,我想多少總是有關聯的。

畢業時一位老師在贈我的書上寫道:讀無用的書,做有用的人。其中包含了“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有用與無用的真谛,讓我至今受益匪淺。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8

02.悔恨來源于“錯失”,“錯失”是在掙紮在匮乏下的最佳選擇

人生誰沒有幾件耿耿于懷的悔恨事?

悔恨來源于“錯失”,而人生,充滿了“錯失”,而“錯失”的根源在于選擇。

小時候,我看到祖母飽受病痛折磨,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然而,當一名醫生意味着父母對我更長時間的供養、更多的教育投資,于是我選擇成為可以遲早參加工作的教師。

一個立志成為詩人的同學,在文理分科時選擇了理科,因為理工比一個詩人更容易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最終成為了一名軟件工程師。

一個想當導演的少年,最終選擇了上警察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警察。

不隻是職業,還有感情婚姻伴侶,選擇哪座城市落腳生根,選擇哪個小區蝸居,甚至有可能是一頓飯吃什麼,可以說,有多少選擇,就有多少“錯失”。

每次的選擇,都意味着“顧此失彼”“得隴失蜀”。

悔恨嗎?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9

是的,我們習慣悔恨,人生“也許”“原本”“可能”可以更好的。

其實未必。

生活中有許多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許多等待滿足的需求:每月需要支付的賬單、每天需要填飽的肚子、每天需要解決的煩惱,更别提還有要呵護的愛人,要照顧的孩子,要孝順的父母......

人力有限,大多數人的物力和财力也有限。

《進擊的智人》中說道:

匮乏的壓力不僅塑造了黑猩猩,還塑造了我們人類,人類的曆史與”匮乏“兩字緊緊糾纏,我們之所以是這個樣子,人類的曆史之所以是這個走向,往往是因為有些必不可少的東西處于匮乏之中,其實在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某種匮乏。匮乏就好像是一個幽靈,你永遠無法真正戰勝它,但是,也正是在和它不斷博鬥的過程中,我們這個物種才得以走到今天。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10

匮乏伴随着人類的曆史進程,也伴随着我們個人的每個選擇。我們掙紮着,在匮乏之下,權衡利弊,做出的選擇,其實是當下的最佳選擇。

隻是當度過那一階段的匮乏之後,立足于人生新的階段,我們感慨其為“錯失”,并為之悔恨,這不是基于同等條件下的比較,顯然這樣的比較不明智。

悔恨總是讓我們回到做選擇前的那一刻,充斥着痛苦和不甘,我們大可不必讓餘生不斷地去品嘗這樣的痛苦。

正如基蘭所說的那樣:“我們需要做的,是遵循過去與當下的關系,調節我們看待過去的角度。”

過去不去,未來怎麼來?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11

03.“前浪危機”悖論:你擁有的時間遠比你認為的多,别讓年齡帶來的“時間透視”縮短欺騙了你

最近火爆的“後浪”話題,不知道讓多少“前浪”在深夜裡輾轉難眠,發出類似“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的靈魂之問,或者感歎“前浪”已經追上來了,我還有多少時間?

“前浪”不斷前進,“後浪”不斷湧來,随着年齡的增長而來的“時間透視”縮短,就越總給人一種“我沒有時間了”的錯覺。

所謂時間透視,是指個體對過去、現在和将來的時間所持的看法态度和觀念。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12

成年以後,我們常常感覺時間就像手裡握不住的沙子,一天天,一年年,眼睜睜地看着它流逝,抓不住,甚至不敢用力去抓住。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場超長的馬拉松,那麼人自出生開始,每一秒都在縮短與終點死亡的距離。

伊壁鸠魯認為:

對死亡的過度恐懼是幸福的最大威脅,它敗壞我們内心的平靜,煩擾着我們的生活。

盧克萊修則進一步重塑了人與死亡的關系:

現在回望過去,想一想在我們出生前就已經消逝的永恒之歲月,它對我們是何苦無足輕重。這是大自然的鏡子,借以映照我們死後的時間。你從中看出任何可怕的東西了嗎?你發覺什麼悲慘之事了嗎?那一切不是比最深的睡眠還來得更加安甯嗎?

死亡并不可怕,“所剩時日無多”也不過是随着年齡的增長,“時間透視”縮短帶給我們的錯覺。事實上,我們所擁有的時間比我們所認為的多得多。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13

因此,此刻未必為時已晚。任何時候,重新嘗試一種新的生活都不晚。

随筆作家米歇爾·讓·蒙田36歲墜馬後,開始了“傳奇般的自我探索”,最後寫出了長達50萬字“充滿人性光輝和求知精神”的《蒙田随筆》。

我那位夢想當導演的朋友,32歲那年,在别人都覺得太晚的年紀裡,選擇告别警察職業,考取了某個學校的導演系研究生,向着他的導演夢想邁出了重要一步。

美國那位愛好畫畫的摩西老奶奶,76歲才開始拿起畫筆,80歲舉辦了人生畫展。

而英國有位老奶奶,70多歲了,兩次駕駛帆船環遊世界。

“前浪”有“前浪”的精彩。中國女排隊長朱婷說得好:“我希望我一直都是奔跑的前浪,做好傳、幫、帶,希望我們女排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更好。”

時間讓我們焦慮,焦慮的真正意義促使我們思考,促使我們去開始新的嘗試,去過滾燙的人生。

成年人從來沒有容易二字(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14

結語:

每個人都向往“完美人生”。回首過往,我們對人生試卷上那些劃了紅線的“錯失”充滿了悔恨,幻想穿越時光重新來過,交出一份完美的試卷。然而,我們都是在“匮乏”之下努力抗争的個體,注定會在選擇中顧此失彼,無法圓滿。

不管人生是否完美,還是充滿“錯失”和悔恨,“錯失”引發悔恨的唯一作用,就是提醒我們活在當下,在此時此刻此景之下,去做出正确的選擇,避免新的“錯失”出來和未來的悔恨。

未來在來的路上,時間剛剛好,正如一首詩所的那樣:

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于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