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用二次烘幹技術,早晨采摘的鮮竹荪放入烘幹機,隻需五個小時,幹竹荪成品就好了。”江西鷹潭市貴溪塘灣鎮蘆甸村烏墩三農合作社負責人鄧富平說,新技術縮短了烘幹時間,節約了成本,菌菇品質還提高了一檔,每公斤能多賣30多元。
讓鄧富平豎走大拇指點贊的好技術,是江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菌行軍行”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研究創新的菌菇二次烘幹技術。“菌行軍行”項目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創意組全國銀獎、江西省金獎。項目團隊目前已獲批六項實用新型專利,三項發明專利,用于食用菌種植産品深加工。
21歲的項目創始人金洪濤出生于菌菇世家,學了一手菌菇種植好技術。2019年年底退伍後,他考入江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結識了鷹潭食用菌種植大戶鄧富平,得知鷹潭地理環境十分适宜菌菇種植,夏秋季節氣候升溫快,出菇期早,市場潛力大。于是他決定組建“菌行軍行”項目團隊,緻力于竹荪、羊肚菌等菌菇生産技術的研發與推廣。
金洪濤(右一)正在菌菇種植基地觀察菌菇長勢。
“我們調研發現,農民反映最大的問題就是烘幹技術不好把握。”金洪濤介紹說,剛采摘的菌菇水分含量高,短時間内容易變質,不易保存,需要盡快烘幹。農民采用的傳統烘幹技術,不僅時間長,而且菌菇由于受熱很不均勻,容易變形,影響品質,賣不出好價錢。
團隊創新推廣二次烘幹技術,在技術和燃料上做相應調整,使鮮菌菇受熱均勻不變形,品質好了,價格也高了。金洪濤介紹,二次烘幹還縮短了2個小時的供熱時間,節省了成本。
在烏墩三農合作社,農民們種植了340多畝竹荪,從6月中旬開始進行了采摘旺季。“每天鮮竹荪采摘量達2萬餘公斤,烘幹後産出過1800餘公斤幹竹荪。”鄧富平笑着介紹說,每公斤價格能賣到210餘元,較往年提高了10%以上,每天增收近4萬元。
據介紹,不僅僅是烘幹技術,“菌行軍行”項目團隊還針對食物菌種植優化種植技術、烘幹技術、營養料配比等,從而使菌菇出菇率提升13%,畝産量提升18%,畝收益提高36%。經過多次種植實驗測試,測出了最适合的營養料配比以及最佳壟高壟寬,從而使菌菇菌種存活率增長28%,菌菇增長37%,保證了農戶的高産高收。(嚴米金)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