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間,皇宮中流行鬥蟋蟀的遊戲(明宣宗朱瞻基号稱“太平天子,促織皇帝”),每年都要向民間大量征收蟋蟀。
這東西本來陝西是不出産的,但是有個華陰縣令,為了讨好上司,進貢了一隻蟋蟀。上司拿這隻蟋蟀試鬥了一番,結果表現非常出衆,于是就責令華陰縣常年供應。縣令又把這差事攤派給了各鄉的裡長。
于是街市上那些遊手好閑的年輕人,每得到一隻好的蟋蟀,就放到籠子裡專門喂養着,趁機擡高價格,當作寶貝高價出售。鄉裡的公差奸猾狡詐,借此向百姓攤派費用。每征收一隻蟋蟀,常常要使好幾戶人家傾家蕩産。
縣裡有個叫成名的,是個童生,久試不中,連個秀才都沒考上。成名為人老實憨厚,不善言辭,于是被刁猾的小吏上報縣裡,讓他擔任裡正。成名想盡辦法也推脫不掉,不到一年,家裡那點微薄的産業就被折騰光了。
這一年,又趕上官府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壓榨百姓,自已又沒錢賠償,憂愁煩悶,想要尋死。妻子說:“尋死有什麼用?還不如自己出去找找,說不定能抓到一隻。”
成名覺得妻子說的很對,于是早出晚歸,提着竹筒、絲籠,在破牆下草叢中,搬石頭挖洞穴,各種辦法都用盡了,卻始終一無所獲。即便捕到兩三隻,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标準。縣令限定日期,嚴令追逼。隻十多天,成名就已經被打了一百大闆,兩條腿被打得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隻想自盡。
這時,村裡來了一個駝背的巫婆,能假借鬼神蔔兇卦吉。成名的妻子帶着錢去登門問卦,見紅妝的少女和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擠滿了門口。進去以後,裡面是間密室,挂着簾子,簾外擺放着香案。前來求神問蔔的人,先在香爐裡點上香,然後連拜兩拜。巫婆站在一旁,眼望空中代她們禱告,嘴唇一張一合,不知道說些什麼。衆人都恭恭敬敬地站在那裡聽着。不一會兒,就會從簾子裡面扔出一張紙條,上面寫着求卦人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
成名的妻子把錢放在香案上,也像前面的人那樣焚香跪拜。過了大約一頓飯的功夫,簾子動了一下,一張紙片被抛了出來。撿起來一看,上面沒有字,而是一幅畫。當中畫着一處殿閣,像是寺廟。寺廟後面的小山下,怪石亂卧,荊棘叢生,一隻“青麻頭”蟋蟀藏在那裡,旁邊有隻蛤蟆,像是要跳起來的樣子。成名的妻子反複看了半天,也不懂是什麼意思。不過看到上面畫着蟋蟀,隐隐說中心事,便将紙片折起來,帶回家給成名看。
成名看了以後,思索半天,心想難道是指示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嗎?細看畫上的景物,與村東的大佛寺很相似。于是強忍疼痛起身,拄着拐杖,帶着那張畫來到大佛寺後面。見茂密的草叢中有一座古墓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墳墓往前走,隻見層層亂石像跟魚鱗一樣排列,跟畫上畫的簡直一模一樣。
成名便在蓬蒿野草中,一邊側耳細聽,一邊緩緩而行,就像是在尋找一根細小的針或一株小草。然而,窮盡心力,直找的眼花耳鳴,還是沒發現一點蟋蟀的蹤迹響動。
正自苦苦搜尋,突然一隻癞蛤蟆跳了出來。成名心裡一驚,急忙追趕過去,蛤蟆已經鑽進了草叢裡。他便跟着蛤蟆留下的蹤迹,撥開草叢仔細尋找,終于看見一隻蟋蟀趴在棘根下面,急忙用手一撲,蟋蟀鑽進了石頭縫裡。成名用草尖挑撥,撥不出來;又用竹筒裡的水灌它,蟋蟀這才出來。這隻蟋蟀身軀健壯,體态俊美。成名急忙追上去把它抓住,仔細一看,這蟋蟀個頭很大,尾巴修長,頸項青色,翅膀金黃。
成名非常高興,把它裝進籠子裡提回家中。一家人歡慶祝賀,把它看得比價值連城的寶玉還要珍貴。然後找了個盆把它養起來,用蟹白和栗子肉喂它,對它愛護備至,隻等到了期限,送到縣裡去交差。
成名有個兒子,才九歲,趁父親不在家,偷偷掀開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從裡面蹦了出來,根本來不及捕捉。好不容易把它逮住抓到手裡,結果蟋蟀腿也掉了,肚子也破了,沒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十分害怕,就哭着告訴了母親。母親一聽,吓得面如死灰,大罵道:“禍根!你的死期到了!等你父親回來,自然會找你算帳的!”孩子哭着跑了出去。
不久之後,成名回來,聽妻子把經過一說,頓時好像全身被冰雪澆透一樣,怒氣沖沖地去找兒子,兒子已經跑的無影無蹤,不知哪裡去了。不久之後,從井裡打撈上來了孩子的屍體,兩人頓時轉怒為悲,呼天搶地,悲痛欲絕。夫妻二人對坐默然無語,也無心起火做飯,隻是對着牆角流淚哭泣,感覺生活一下失去了寄托,生無可戀。
天快黑了,才拿上草席想把孩子葬了。近前一摸兒子的身體,發現還有微弱的氣息。夫妻二人歡天喜地的把兒子放到床上。到了半夜,孩子蘇醒了,兩人這才心中稍感寬慰。但一看到蟋蟀的籠子裡空空的,又愁得說不出話來,也不敢再去追究兒子的責任。自黃昏到天亮,連眼皮都沒合一下。
東方旭日初升時,成名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發愁。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鳴叫聲,成名驚訝地起來察看,見那隻蟋蟀好像還活着。成名心下大喜,就去捉它。蟋蟀叫了一聲就蹦走了,跳的還挺快。成名用手掌一把将它罩住,卻感覺到掌心裡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剛一擡手,蟋蟀又遠遠地跳開了。成名急忙追了上去,轉過牆角,蟋蟀不知鑽到哪裡去了。
成名來回四下尋找,見有一隻蟋蟀趴在牆壁上。仔細一看,身軀短小,黑紅色,并不是先前那隻。成名嫌它個兒太小,看不上。東張西望,接着尋找自己剛才追的那隻。牆壁上的小蟋蟀忽然跳到了成名的衣襟上,成名再仔細一瞧,這隻蟋蟀形似蝼蛄,長着一對梅花翅膀,頭方,腿長,看着好像還不錯,這才把它揣了回去。在獻給官府之前,成名心裡惴惴不安,恐怕不合縣官的心意,便想着讓它試鬥一下,看看怎麼樣。
村裡有個好事的少年,馴養了一隻蟋蟀,給它起名叫“蟹殼青”,每天帶着去跟其他少年鬥蟋蟀,沒有一次不取勝的。這少年想靠這隻蟋蟀來牟取暴利,便擡高價錢,但是也沒有人買。
這天,少年直接登門來找成名,看到成名養的那隻小蟋蟀,忍不住捂着嘴笑了起來。接着拿出自己的蟋蟀,放進鬥籠裡要跟成名的蟋蟀比試。成名見他的蟋蟀,身軀碩大修長,心中慚愧,不敢和他的較量。少年再三堅持要鬥,成名心想:養一隻劣等的蟋蟀反正也沒什麼用,不如放手一搏,權當博衆人一笑。
于是便把兩隻蟋蟀都放到一個盆裡,讓它們角鬥。成名那隻小蟋蟀趴在那裡一動不動,呆若木雞,引得那少年哈哈大笑。成名用豬鬃毛撩撥小蟋蟀的須子,還是不動。那少年又笑了起來。再三撩撥之後,小蟋蟀突然暴怒而起,直沖過去,接着兩隻蟋蟀就鬥在了一起。騰躍撲擊,振翅鳴聲。沒一會兒,小蟋蟀突然一躍而起,張開尾巴,豎起須子,撲過去咬住了“蟹殼青”的脖子。少年大吃一驚,急忙把它們分開,停止了搏鬥。小蟋蟀昂首振翅,得意的鳴叫着,像是在給主人報捷一樣。
成名高興極了,跟大家正在欣賞小蟋蟀的英姿,突然過來一隻雞,直奔小蟋蟀,張嘴就啄。成名吓得站在那裡驚呼一聲,幸好沒被啄中,小蟋蟀蹦出去有一尺多遠。那雞又大步追趕上去,小蟋蟀已經落在雞爪之下了。成名倉促之間,不知該怎麼救它,急得直跺腳,臉色都變了。随即又見雞伸着脖子撲楞腦袋,走近一看,原來小蟋蟀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跳在了雞冠子上,死死咬住,不肯松口。成名更加驚喜,忙把小蟋蟀拿下裝到籠子裡。
第二天,成名把小蟋蟀獻到縣官那裡。縣令見蟋蟀太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它的奇特之處,縣令不相信,就試着讓它和别的蟋蟀角鬥,結果所有的蟋蟀都被鬥敗了。又讓它同雞鬥,果然和成名說的一樣。縣令獎賞了成名,把這隻蟋蟀獻給了巡撫。巡撫非常高興,把蟋蟀裝進金籠進獻給皇上,并在奏章中詳細介紹了這隻蟋蟀的本領。
進入皇宮之後,所有天下進貢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叢額”等各種珍貴稀奇的蟋蟀名種都跟它鬥了一遍,卻沒有比它厲害的。而且小蟋蟀每當聽到琴瑟之聲,就會跟着節拍舞蹈,大家越發覺得它奇特。皇上龍顔大悅,下诏賞賜巡撫名馬和衣服綢緞。巡撫沒有忘記這些賞賜是因何而來,沒過多久,縣令就因政績卓越被提升。縣令大喜之下,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又囑咐學官,把成名招進縣學,成了秀才。
一年後,成名的兒子精神複原了,說自己化身為一隻蟋蟀,輕捷善鬥,直到現在才蘇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沒幾年,成名就擁有良田百頃,樓閣無數,牛羊成百上千。出門時身穿裘皮大衣,騎高頭大馬,比那些世家大族都要威風。
異史氏曰:“天子偶爾使用一件東西,不過是圖個新鮮,用過也就忘記了。然而下面辦事的人卻把它當作一成不變的慣例。再加上官吏貪婪暴虐,害的老百姓典妻賣子,永無甯日。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乎百姓命運,不可忽視。唯獨成名是因為這些貪官污吏的壓榨而一貧如洗,又因為進貢蟋蟀而飛黃騰達,穿皮裘,跨駿馬,風光得意。當他擔任裡正,慘遭杖責的時候,哪裡能想到會有今日呢?老天要獎賞那些忠厚老實的人,就連巡撫,縣令都因進貢的蟋蟀沾光不少。曾聽人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啊!。”
附原文: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此物故非西産。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鬥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裡正。
市中遊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裡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辄傾數家之産。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為人迂讷,遂為猾胥報充裡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不終歲,薄産累盡。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妻曰:“死何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歸,提竹筒銅絲籠,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即捕三兩頭,又劣弱,不中于款。宰嚴限追比,旬餘,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并蟲不能行捉矣。轉側床頭,惟思自盡。時村中來一駝背巫,能以神蔔。成妻具資詣問,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入其室,則密室垂簾,簾外設香幾。問者爇香于鼎,再拜。巫從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詞,各各竦立以聽。少間,簾内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成妻納錢案上,焚香以拜。食頃,簾動,片紙抛落。拾視之,非字而畫,中繪殿閣類蘭若,後小山下怪石亂卧,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曉。然睹促織,隐中胸懷,折藏之,歸以示成。成反複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細矚景狀,與村東大佛閣真逼似。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後,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俨然類畫。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冥搜未已,一癞頭蟆猝然躍去。成益愕,急逐之。蟆入草間,蹑迹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狀極俊健,逐而得之。審視:巨身修尾,青項金翅。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土于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
成有子九歲,窺父不在,竊發盆,蟲躍踯徑出,迅不可捉。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大罵曰:“業根,死期至矣!翁歸,自與汝複算耳!”兒涕而出。未幾成入,聞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屍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複聊賴。 日将暮,取兒藁葬,近撫之,氣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複蘇,夫妻心稍慰。但兒神氣癡木,奄奄思睡,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複以兒為念,自昏達曙,目不交睫。東曦既駕,僵卧長愁。忽聞門外蟲鳴,驚起觇視,蟲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鳴辄躍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虛若無物;手裁舉,則又超而躍。急趁之,折過牆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谛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顧,尋所逐者。壁上小蟲。忽躍落襟袖間,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思試之鬥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因出己蟲,納比籠中。成視之,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較。少年固強之。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拚博一笑。因合納鬥盆。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少年又大笑。試以豬鬣毛撩撥蟲須,仍不動。少年又笑。屢撩之,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俄見小蟲躍起,張尾伸須,直龁敵領。少年大駭,解令休止。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成大喜。
方共瞻玩,一雞瞥來,徑進一啄。成駭立愕呼。幸啄不中,蟲躍去尺有咫。雞健進,逐逼之,蟲已在爪下矣。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诃成。成述其異,宰不信。試與他蟲鬥,蟲盡靡;又試之雞,果如成言。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悅,诏賜撫臣名馬衣緞。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後歲餘,成子精神複舊,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鬥,今始蘇耳。”撫軍亦厚赉成。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之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第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裡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