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年人如何參與碳中和

青年人如何參與碳中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4 17:24:26

青年人如何參與碳中和?2021中關村論壇以“智慧·健康·碳中和”為主題,呼應了全球化時代的脈動,契合當今世界的重大關切,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青年人如何參與碳中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青年人如何參與碳中和(争鳴碳中和)1

青年人如何參與碳中和

2021中關村論壇以“智慧·健康·碳中和”為主題,呼應了全球化時代的脈動,契合當今世界的重大關切。

“碳中和”作為2021中關村論壇的三大主題之一,貫穿于多個平行論壇。衆多國内外專家學者,圍繞“碳中和”實現的挑戰、機遇、路徑、技術等展開了深入探讨,共同為應對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提供科技解決方案。

“碳中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複雜系統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氣候變化成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表示,能源對社會、經濟、生态、環境、氣候、國家安全等主要維度都有重要影響。以能源為核心的系統,内部是相關聯,相互耦合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複雜系統。

他認為,“碳達峰”的階段是依據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提出的,是一個科學問題,不是數字遊戲。不同的是,西方國家,特别是發達的西方國家是一種自然達峰,而我國争取碳達峰,在路徑、建設、政策等方面的制定依據是判斷其能否與“碳中和”順利銜接,而非簡單的加減法。

“如果不能準确把握能源和各個維度間的内在聯系,決策時就會時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這也是能源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雙碳戰略也是如此。”謝克昌表示。

在他看來,建立一個以能源為核心,并廣泛關聯經濟、社會、氣候、生态環境、科技政策等維度的開放性的大數據體系,對于破解能源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非常必要。

此外,他還強調,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的長度和程度的強弱,取決于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對于以化石能源,特别是以煤炭為主的,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碳排放權既是能源的安全權,又是經濟的發展權,不切實際的能源轉型将為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帶來傷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于貴瑞表示,“碳中和”在全球意義上是人類在社會發展中修正自我行為的一種表達。同時它還是地球生物圈在演變過程中,人類的一種幹預行為。

基于此,他指出,在全球尺度上談“碳中和”問題,需要理解“如何重塑自然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通過人類巨大的全球規模的生态工程來調解環境”、“我國應該怎麼辦”三大問題。

實現“碳中和”要以“技術為王”

“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全球參與的世紀大考,我國應該如何“應考”,并考出理想“成績”?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表示,對我國而言,“碳中和”是經濟社會的系統性轉型,不能僅依靠行政力量和資本力量,一定要依靠技術的力量,建立一個完整的、強大的技術支撐體系,“這是我們科技界重大的任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表示,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走向“碳中和”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這對保障國家電力安全、能源安全,特别是未來能源安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至關重要。

概括而言,這需要縱向的發、輸、配、用和“源網荷儲”協調規劃,橫向多能互補,發展多種類型的商業化儲能技術,調動各種靈活性資源。“它的目的在于安全、可靠、靈活地供電,在極端情況下保證供電安全,在常态下确保經濟社會正常運行。”杜祥琬表示。

謝克昌認為,在“泛能源大數據”系統中,科技是改變能源和碳排放的關鍵手段。因此,雙碳戰略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戰略。

他指出了兩種不同的“碳達峰”路徑,一是快馬加鞭,在“碳達峰”前上更多項目;二是科學謀劃,建設與綜合發展銜接的項目,自然形成峰值。他強調,第一個路徑不可取,第二個路徑可取。

謝克昌建議,科學實現雙碳目标,一要開展碳減排措施性能評價;二要建立“雙碳”技術分類的評價體系;三要構建碳周期精确的合算方法和平台;四要加強基礎研究;五要尊重客觀規律,合理引導減排措施;六要堅持共區三原則,強化碳排放的責任劃分;七要加強能源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智慧發展。此外,還要警惕“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表示,能源革命是“雙碳”大目标下的一環,“我們早期的布局并不落後,新的大格局下要重新思考,範圍還要擴大。”

他認為,“雙碳”的實現要有頂層化的系統設計,此外還要關注人工智能,“沒有人工智能的介入,我們無法駕馭這樣系統化的大型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湯廣福指出,能源領域,特别是電網領域的數字融合深度遠遠不足,人工智能的算法、大數據理論剛剛起步,仍有大量“卡脖子”技術等需要攻關,體制機制有待創新。“這給未來新型的電力系統,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關鍵技術都帶來巨大挑戰。”

他表示,這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打造科研資源,在能源領域打造以國家實驗室為代表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助推能源轉型目标的實現。

在于貴瑞看來,“碳中和”目标的實現,沒有公衆的廣泛參與和共同行動,是無法實現的。為此,他呼籲,國家和業界對于生态環境建設和固碳任務方面,應給予高度的重視,給予科技的投入,加大開展相關問題的科學研究。

“綠色金融”大有可為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在實現“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綠色金融也将大有可為。

在9月25日召開的“碳中和與綠色金融論壇”上,中金公司首席執行官黃朝晖表示,發展綠色金融,不僅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資本要素等向“碳中和”領域流動,助力産業轉型。同時還能推動建立碳市場的管理體系和交易機制,促進碳市場加快形成。

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地區宏觀經濟、貿易與投資局副局長艾卡思表示,“碳中和”不僅對社會和環境有益,對整個人類也是有益的。

她認為,要實現“碳中和”必須實現碳定價,廣泛的、公平的碳定價将推動實現結構性轉型,助力實現“碳中和”。作為非常重要的刺激政策,碳定價能夠加大對綠色技術的投資,減少對綠色技術投資帶來的風險。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中金研究院執行院長彭文生表示,有三種手段可以促使經濟主體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

一是依靠技術進步來降低清潔能源的使用成本;二是依靠碳定價,通過碳稅或碳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來增加化石能源的成本,促使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三是依靠社會治理,例如文化、價值觀、生活習慣、制定綠色标準等,以非價格的手段促使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

彭文生認為,依靠技術進步對經濟而言是正面的推動,将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而依靠碳的價格,對經濟而言是負面的拖累,會增加當前的經濟運行成本,但也能引導人們将更多資源投入到清潔能源領域。其中的關鍵,是碳價格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引導相關技術的進步,“這需要公共政策的幹預。”田瑞穎

來源: 中國科學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