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神經損傷是指卡壓斷裂還是手麻?2020年1月20日,朝陽醫院發生暴力傷醫事件,39歲的博士生導師、眼科主任醫師、教授陶勇,被一名持菜刀者砍傷,當場倒地,後腦勺血流不止,胳膊多處受傷後經診治,陶勇左手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顱腦外傷、枕骨骨折,兩周後才得以脫離生命危險,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尺神經損傷是指卡壓斷裂還是手麻?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2020年1月20日,朝陽醫院發生暴力傷醫事件,39歲的博士生導師、眼科主任醫師、教授陶勇,被一名持菜刀者砍傷,當場倒地,後腦勺血流不止,胳膊多處受傷。後經診治,陶勇左手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顱腦外傷、枕骨骨折,兩周後才得以脫離生命危險。
從鬼門關裡逃出來後,陶勇5月13日再次穿起白大褂,回到朝陽醫院的眼科出診。但是,陶勇左手的“尺神經”斷了,最多一處縫了四十多針,至今仍未恢複觸覺,能否重回手術台,依舊是未知數。
當記者問他“如果不能繼續做醫生,會做什麼?”陶勇回答道,“可能會去寫小說。”在陶勇看來,文字和眼科都有非常詩意和浪漫的一面——可以幫助我們,抵禦黑暗的吞噬。
由于左手尺神經受傷,盡管左手掌指都能活動了,但手部的感覺卻遲遲未能恢複,也就剝奪了陶勇做手術的機會,尤其是最精細的眼科手術。可以說,那個持刀傷人的惡魔,不僅僅傷害了陶醫生的身體,還毀了千千萬萬等待陶醫生救治的病患,讓許多本來可以重見光明的眼睛失去希望!
尺神經斷裂有什麼表現臨床上,尺神經損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損傷。擠壓傷最常見,常見的還有刀砍傷,肱骨中下段骨折、關節脫位牽拉緻傷,玻璃割傷等。
尺神經損傷後,尺側(小指、無名指的一側)肌肉癱瘓、萎縮,不能向尺側屈腕,屈無名指、小指的指關節。手指平放時,小指不能爬桌面。手掌内肌廣泛癱瘓,小魚際(小指下面手掌内的肌肉)、骨間肌等肌肉癱瘓,小魚際和掌骨間有明顯凹陷。無名指、小指有爪狀畸形,即無名指和小指的掌指關節伸直、指間關節屈曲,不能在屈曲掌指關節的同時伸直指關節。
對于其他手指,可能不能順利内收外展;食指和拇指對捏無力,夾不住紙,且不能對指形成一個“O”形;小指與拇指更不能對捏。
因為手内肌肉癱瘓,手的握力減少約50%,并失去手的靈活性。
感覺損傷表現在手的尺側,小指和半邊無名指的感覺全部消失。
神經吻合的意義很多人覺得,肌肉、筋腱、血管等吻合後沒多久就可以恢複功能,甚至馬上使用,而像電線一樣的神經,吻合後不是應該可以馬上“通電”嗎?
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神經的外面都有“膜”包裹,就好像劍和劍鞘那樣。神經斷裂後,遠端的神經就變性壞死了,即使接在一起,也不能再“通電”了。如果要恢複感覺,就必須讓近端的神經生長、延長,重掌遠端的“控制權”,但前提是要保證近端神經進入遠端的“膜”中。如果遠端神經長不進近端的“膜”,神經纖維可能會混亂生長,也就不可能恢複正常的功能。
所以,神經吻合手術的意義是做好對位,将近端神經的延長限制在“膜”裡頭。
顯微外科技術是神經吻合成功的保證,所以,治療時,醫生須借助顯微鏡輔助操作,從而實現精細的解剖和準确的對接,達到組織創傷小、療效高的要求,提高周圍神經損傷修複的臨床效果。
尺神經損傷後,如果馬上進行修複,并且準确對接,那麼新生的神經能夠很快長通過吻合口,從而較快恢複功能。但總的來說,遠端手部的功能和感覺能恢複多少,最終要看遠端神經的生長情況。
最終恢複率有多少神經斷裂後,并不是所有做了吻合術的患者,都能恢複活動和感覺功能。
據有關醫學文獻記載,神經吻合後三個月,恢複率為87.2%;治療半年的,恢複率降為56.8%,治療期為一年的,恢複率僅為38.7%;如果經過一年半的治療也沒有恢複,那麼以後的恢複幾率基本為零。
原則上,神經斷裂,越早修複越好,并要積極行營養神經和物理性治療,運動訓練,有效地改善失神經肌肉的供血及營養,改善患區的循環,促進肌肉的主動代謝過程,延緩失神經肌肉萎縮,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當然,有些神經損傷患者恢複比較慢,不能過早下結論。最終的傷殘程度,需要時間驗證。
我們衷心希望,陶勇醫生能積極鍛煉,争取早日完全康複,再為社會造福。也希望有關部門大力懲治暴力傷醫的罪犯,形成社會威懾力,讓這類慘劇再不要發生!#陶勇受傷近8月左手未恢複觸覺##健康科普排位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