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自健康養生醫師
對于生活在中國的伽人來說,中醫可能都不陌生,大家都知道中醫裡的膽經。可能有些朋友還不是很了解,這裡簡要介紹一下!
膽經:人體十二經脈之一 。簡稱膽經 。循 行部位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頭角(颌厭穴),下行到耳後(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又向後折至風池穴,沿頸下行至肩上,左右交會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
本經脈一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至目外眦後方。另一分支從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陽經分布于面頰部的支脈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經過下颌角部下行至頸部,與前脈會合于缺盆後,穿過膈肌,絡肝,屬膽,沿脅裡淺出氣街,繞毛際,橫向至環跳穴處。直行向下的經脈從缺盆下行至腋,沿胸側,過季肋,下行至環跳穴處與前脈會合,再向下沿大腿外側、膝關節外緣,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淺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陰穴)。
疏通膽經可以活血排毒,消除身體毒素和水腫,還可以治療偏頭疼和婦科疾病等問題,對女性來說,這是一條需要時常激活的經絡。
腎經,也是十二經脈之一,它從雙足内側開始,貫脊屬腎,絡膀胱,腎是先天之本,腎髒強者才能長壽,所以它是一條關乎一個人一生幸福的經絡。
人一旦上了年紀,腎髒不好,身體代謝也慢慢變差,膽經不通,毒素容易堆積,疾病多發,衰老之态便開始展露。身體需要運動,經絡更需要鍛煉通暢,中醫的穴位敲打法是拉伸經絡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何敲膽經:第一種方法
如圖,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兩百下。
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注意事項:
1.力度:用空心拳即可,需要用力,但要注意不要用力過猛,傷到筋肉。剛開始敲的部位有酸痛感是正常的,就像跑步一樣。
2.時間:晚上11點以後不可以再敲了。晚上11點至淩晨1點是氣血進入膽經的時候,敲膽經不應該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對身體不好。
利用白天的時間敲膽經是比較安全的做法,每天每條腿隻要幾分鐘即可。
第二種方法
膽經的特效穴--陽陵泉。用好這個穴位,我們的肝膽就不愁不暢了。
這個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它最初見于《靈樞》。其中的陽,指的是“外側”。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頭的“高處”。泉,指的是凹陷處,經水彙聚如泉。陽陵泉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穴位,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合治内腑”。腑髒有病,我們第一個就找合穴。所以說,一些膽囊裡面的疾病,比如膽囊炎、膽結石等等,用陽陵泉穴治療就非常好了。同時,肝膽互為表裡。陽陵泉能調膽,則必然能調肝。所以,陽陵泉也是養肝的大穴。對肝經失調帶來的很多問題,比如口苦咽幹、寒熱往來等,可以用陽陵泉來調治。所以古籍有雲:“有病口苦,取陽陵泉”。還有《針灸甲乙經》也說:“口苦好太息,陽陵泉主之”。
到這裡,您應該明白了,這個陽陵泉穴,作為膽經合穴,有通利肝膽,疏肝解郁的作用。肝膽經想要通暢起來,我們可以第一個選擇應用陽陵泉。
具體來說,有下面這些疾病的人,應該在平時多用陽陵泉。
第一個,就是黃疸、口苦、膽囊炎、膽結石、肝炎的患者。因為什麼?因為陽陵泉可以幫助我們疏利肝膽之氣。
第二個,就是胃痛、胃脹、嘔吐患者。因為什麼?因為肝胃不和者,可以通過調肝來養脾胃。肝木不再克傷脾土,脾胃病不就好些了嗎?
第三個,就是筋經、肌肉組織的運動系統疾病,比如落枕、頸椎病、肩痛、肢體麻木、中風後遺症、膝蓋不适等等。因為什麼?因為這陽陵泉乃是“八會穴”中的“筋會”,對于全身的筋脈病症有調治意義。
第四個,就是胸脅部位疼痛。因為脅肋部位本身就是少陽經循行的地方。陽陵泉自然可以調理。這類疼痛疾病,包括肋間神經痛、胸肋挫傷、胸膜炎等等。
第五個,便是人體側身的疾病,包括頭痛、耳鳴、耳聾、半身麻木等等。因為什麼?因為膽經循行于身側。
你看,這個陽陵泉,通過通利肝膽之法,對上述五類疾病産生調理作用,你說是不是神通廣大?所以說,陽陵泉,是養生的一個寶。我們不能不重視。如何刺激呢?
溫馨提示:不适宜敲膽經的人
1、老人少敲:老人敲膽經不要敲得太多,因為敲膽經會使氣血運行加快,對于老年人可能會造成身體不适的影響。
2、孕婦不能敲:懷孕的人不能敲,因為不能讓孕婦有痛感,會對寶寶有影響。
3、血氣較低的人不能敲:有些人微血管較為硬脆,敲膽經時有可能會出現瘀血,這時應該暫停敲膽經,等瘀血消失之後再繼續。
4、患有血小闆不足的人不适合敲:以免出現微血管破裂而無法止血。
5、曾經做過器官移植的人不能敲:在血氣提升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排斥作用,也不适合用這方法來養生。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我是養生醫師,每天分享中醫知識!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紅色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