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學曆有用嗎?1、定義聯合培養研究生,是指高校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此處的聯合培養是指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聯合,并不是導師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聯合聯合培養研究生是國家積極鼓勵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提升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學曆有用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1、定義
聯合培養研究生,是指高校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此處的聯合培養是指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聯合,并不是導師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聯合。聯合培養研究生是國家積極鼓勵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提升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
2、分類
聯合培養主要分為中外聯合培養和國内高校聯合培養兩種。我們此處主要講國内聯合培養的模式。
中外聯合培養:首先是中方導師、外國導師與研究生一起共同制定聯合培養方案,雙方共同指導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研究生的理論學習和基本實驗及部分課題研究在國内實驗室進行,對課題中的難點和國内無法測試的數據則利用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完成。
國内高校聯合培養:解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使高校之間的師資、學生、教學設備和資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有了這樣的後盾,高校可以共同承擔一些大型的、有難度的課題,學生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課題中來。
3、學曆學位證書
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學曆學位證書和普通碩士證書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别。畢業時隻發放自己學校也即是招生單位的畢業證和學位證,不會發放聯合培養教學學校的證書,當然很多聯培單位沒有授予權,更無權給你發放證書了。
4、聯培緣由
招生單位因導師、資源不足等原因,将部分研究生課程委托其他學校教學和培養,共同完成培養任務,順利完成學業,其有聯培的需求。
聯培單位為加快學校學科建設步伐,培育合格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為申報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創造條件,學校鼓勵有條件的教師到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擔任兼職研究生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為了學校能按計劃申報和盡快拿到碩士學位授予權,其有聯合培養的動力。
聯培先決條件:聯培單位教師先被其它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聘任,擔任校外兼職研究生導師,然後再開啟聯合培養研究生。
5、聯培主管部門
科研處、學科建設辦公室、學科建設與研究生管理/工作處等。關于各聯培單位相關政策規定及培養模式等請聯系上述主管部門。
6、聯合培養方式
這個具體要看招生單位與聯培單位簽訂的協議内容,還要結合各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管理辦法來綜合看,沒有統一标準。一般會采取“1 2”培養模式,即第1年在招生單位完成課程學習,第2、3年在聯培院校完成專業實習實踐、畢業論文。導師所依托聯培單位二級學院為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創造條件,協助研究生完成助教經曆等相關實踐環節要求,落實研究生實驗創作等場所,督促研究生遵守科研活動中的安全管理規定等。
7、獎助學金及培養經費補貼
一般與正常研究生一樣,具體由招生單位與聯培單位、聯培單位二級學院與項目組、導師等完成對接。說白了研究生培養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雖然你認為很多時候是給導師打工,充當“免費或廉價勞動力”的角色,但這個相關經費的劃撥是确實存在的,各單位也有所差異。
某種程度上來說,一般聯培單位為鼓勵考生報考,甚至會提供較多的優惠政策,如免收校内住宿費,報銷一定比例往返交通費等。
8、其他
有些些聯培單位要求研究生學位論文或創作按要求署名聯培單位導師姓名及單位名稱。甚至研究生在聯培單位學習期間取得的其它成果,如系在聯培單位導師指導下取得,署名聯培單位指導教師及單位名稱。這是與其他正常碩士生有所不同的。
9、結語
聯合培養研究生其實并不是新鮮事,很多單位都長期存在這樣的合作,如浙江省内浙江外國語學院、嘉興學院、台州學院、衢州學院等學校均有聯合培養項目。
近年的也有,如西湖大學與浙江大學等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等,但這種合作模式畢竟是少數,多數是聯培單位水平或層次相對招生單位來講較低,暫無學位授予權,學校平台也與招生單位有一定差距,所以報考報考相對較少,很多聯培單位會積極鼓勵本校學生報考聯培項目,同時想方設法吸引其它生源,保證報考人數達到一定規模。
對于考生來講,一定要在報考或調劑前,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清楚各單位聯培的具體要求和培養模式,提前做好功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