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常用在文藝作品和影視劇中大德高僧指點迷途信衆,說明“心外無物”;當然,道教也可以用來解釋“道”的無處不在。
總之,聽上去非常高深。那麼這句話到底出自哪裡呢?又或者說出自哪部經書呢?
很遺憾,并不是。這句有點像偈子的詩出現得非常晚,一點都不久遠。
清朝雍正年間一位叫唐英制瓷家,任内務府員外郎,專管窯務。他監管下生産的瓷器精美有特色,被稱為“唐窯”。但是古人都是多面手,這個唐英的書、畫、篆刻也非常厲害,而且還是劇作家,雜劇《十字坡》流傳至今,如今流行的“武松打店”就是從這裡來的。
唐英有一副對聯題寫在廬山東林寺三笑庭,應該就是這詩句的出處:
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
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雖然上聯寫了“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可是下聯卻專寫了“僧舍”,也就是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還是傾向于佛理。
雖然這個句子并非出自經文,但是照應了自古以來相當多的哲學思考,也确實能體現佛學的一些觀念。
哲學以及宗教,都是對生死的參悟,從根本上解決人對死亡的恐懼。但高深的哲學理論和思辨很難得到普羅大衆的認同,所以宗教必須要有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來解釋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的來源、構成和消亡以及輪回。
這些解釋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往大裡走,無限大,比如空間的無限、時間的無盡;一個是往小裡去,比如恒河之沙、道在屎尿,這是無限小。
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說法,對于老百姓來說,還沒有無限大、無限小那麼難以想象,是直觀可見的。即便是一朵花,也包含着自有的世界,也代表着一種獨立的存在,即便是一片葉子,也有佛家義理隐藏。
我們把參透佛理看做成功的話,這其實就類似于現代教育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立而複雜的個體,但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
這種說法即是佛家所言的“萬物皆有佛性”。也就是佛家說的空性,世間萬物,不論大小,都有“自性”,這個“自性”,既是“空性”,也就是佛性。換成成功學就是指成功的可能。佛家講“明心見性”,成功學講“相信自己,努力向上,克服困難,終于成功”。
大概就是這種意思吧。
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去觀察花還是葉,最終你都會發現花中的世界,葉中的如來。這個更有些“格物緻知”的意思,其實也就是個修煉、參透的過程,至于如何開悟,通過什麼開悟,“花”、“葉”是代表世間任何事物的,和道家所說的“道在屎溺”就是一個道理。
隻要通過對某個事物的參悟,就能通曉天下大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