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譯文:治理大國,就像烹饪可口的小魚。
用“道”來治理天下,鬼也不再神奇。
不是鬼沒有神奇了,而是鬼即使有神奇也傷不了人。
不但鬼的神奇傷害不了人,聖人也不會傷害人。
鬼神和聖人都不傷害人,這是“德”相互融合,并歸于“道”的結果。
逐句解釋:
治大國,若烹小鮮。
小鮮:小魚。
治理大國,就像烹饪可口的小魚。烹饪可口的美味,需要文火慢炖,耐得住性子,不能一蹴而就。治理國家也是類似的道理,要遵循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的理念。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莅:臨。
用“道”來治理天下,那麼鬼也就不那麼神奇了。當我們遵循于“道”時,就不用擔心神奇鬼怪了,事物會按照自然法則,有條不紊地進行。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
不是鬼不神奇、不靈驗了,而是即使鬼依然靈驗,但它也無法對人造成傷害。正大光明的人不怕有鬼,即使真的有鬼,那也不用擔心鬼會傷人。因為“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人隻要行得正、走得端,根本不用擔心鬼神。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非:不唯、不僅。
不隻是鬼神不傷人,聖人也不傷害人。這句話理解起來似乎有點費解。聖人怎麼會傷人呢?老子眼裡的聖人其實是指得道統治者,也就是說如果“道”在天下普及,那麼統治者也依循“道",也就不會給人們帶去傷害。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交歸:交互融合,歸于”道“。
鬼神和聖人都不傷害人,各方之”德“彼此交互融合,統治者德被八方,百姓享受“德”的恩澤。
心得總結:本章老子主要講治理國家之策略,以及遵照“道”所帶來的好處。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千古名言,然而卻經常被人誤解,以為治理大國跟小菜一碟一樣,不用花什麼心思。其實老子的意思是無為而治。烹煮小魚,需要小火慢炖,不要着急,更不要去幹擾和翻炒,而是一切順其自然,等到時間到了,撒點蔥花香菜,直接出鍋,一盤美味佳肴就成功了。如果耐不住性子,不停攪動翻炒,那麼小魚就會爛成一鍋粥。烹饪小鮮表面看來很簡單,幾乎不花心思,似乎啥也沒幹,而實際上考慮周到,時刻警惕,用心良苦,需要烹饪者“識物性、善調理、懂火候”,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觀察、感悟和提煉,最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把一盤普通的菜做得原汁原味,美味可口。
治理國家也是一樣,要依靠天之道,也就是無為而治。他指出“以道莅天下”,即把“道”放在主體的位置,來充當指導思想,在這個過程中要把人的主觀能動性,放在其次的位置上,人的能動性和意志要始終輔佐于“道”,也就是順天應人,道法自然。人可以改造和促進自然,但人是從屬地位的,主體依然是“道”,人不能漠視客觀自然規律,更不能把自然玩弄于股掌之間。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這裡說的是當一切依循于道,德被四方的時候,鬼神也不靈驗了,即便有靈,那麼人也無需畏懼或者乞求鬼神。中國古代無論老子還是孔子,對鬼神都是敬而遠之。中國古代思想體系裡并不存在一個主宰世界的神或者上帝,人們最多是相信死去的祖宗先輩。當然,對于是否存在鬼神也無法證實或證僞,人們會把死去的先輩的靈魂當成是鬼(少數可變成神)。因此,老子說即便鬼神真的存在,也或者鬼神比較靈驗,但是人如果依照正道行事的話,那麼鬼神也無法傷害于他。就像一個人如果光明磊落,又豈是小人能夠陷害的。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當鬼神都不傷害于人,此時各方的“德”彙聚在一起,相互交融,鬼與神、百姓與領導彼此都以“德”相待,大家都保持清心寡欲,依歸于“道”,這時候就會天下大治,國泰民安。
附帛書版:
《論語》、《道德經》逐章解讀,基于當今社會背景,從哲學和科學的角度思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故弄玄虛、不搬弄是非,實事求是、謙卑恭敬,道法如飛、從善如流。
相關文章:我們學習《道德經》的意義是什麼?
老子《道德經》思想真的反動嗎?
理解《道德經》電子版
如何理解《道德經》
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和《論語》等國學經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