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品第二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衆總在左右,乃令随衆作務。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經八月餘,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人雖有南北,佛性無有差别。
譯文惠能安置好老母親後,便辭别老母北上奔赴黃梅。不到三十天的時間,便抵達了黃梅,見到了五祖弘忍大師并向他緻禮參拜。
五祖問道:“你是哪裡人,到我這裡想求得什麼?”
惠能答對道:“弟子我是嶺南新州的一名普通老百姓,遠道而來,禮拜師父,隻想覺悟成佛,别無他求。”
五祖大師說:“你是嶺南人,又是未開化的獠蠻,怎麼能成佛呢?”
惠能說:“雖然人有南方和北方的地區差别,但人的佛性卻沒有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我這個獦獠之身雖然和大師不一樣,但我們本自具有的佛性卻有什麼不同呢?”五祖還想和惠能繼續交談下去,因為看到衆多弟子圍在左右,便讓惠能和大家一起先去幹活。
惠能說:“惠能禀告大師,弟子内心常生出智慧之念,認為不離自我本性便是成就福田,不知道大師還要讓我幹什麼?”
五祖說:“想不到你這獦獠根基很不錯,禀賦很高!你不必多說了,先到後院馬棚裡幹活去吧。”
惠能退下來到後院,有一個行者,分派惠能幹劈柴舂米的活。
如此,惠能一連幹了八個多月,一天,五祖突然看到惠能,便說:“我考慮到你的見解是很可用的,恐怕有壞人嫉妒而要加害于你,所以那天沒有與你深談,你明白我的用意嗎?”
惠能說:“弟子也知道師父的用心,所以從來不敢到前堂大殿上去,以免被别人察覺,”
千年古寺—南華禅寺:六祖真身安放于此,遇見就是結緣。
解讀惠能與寡母一直相依為命,他的母親常常身體患病。惠能要走,母親不讓他走,母親說:“如果你要走的話,就要把門口的巨石磕拜出裂縫來。那樣,我也就不難為你了。”哪知道惠能隻是一拜,那石頭就裂開了,母親隻好讓他走了。“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開宗明義,隻要作佛,惠能對别的不感興趣。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你是嶺南蠻荒之人,憑什麼作佛?五祖相傳是栽松道人轉世,他能做到入胎出胎都不迷,定功非常深。禅定殊勝,其神通肯定是超出常人的。所以,他肯定知道惠能的根基,有一點玩笑似的,也有一點憐惜似的問這些問題。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這就是祖師的風範,一見面是以佛法相見,以禅法相見,不是以瑣碎的繁文缛節來相見。師徒之間就是所謂的機教相扣,馬上有了心靈的默契。
同時也要看到,六祖在這裡的機鋒相見中還沒有徹悟,他隻證得了“空”的這一面。“性空”的一面在他聽客誦《金剛經》時已完全明了,但是“緣起”,“有”的這一面還沒有體會到。
“不離自性,即是福田”,那麼什麼都不作為也可以嗎?所以,在這裡“空”和“有”兩者的不二還不夠圓滿。
“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五祖一聽,這獦獠好厲害,别說了,去槽廠幹活吧。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行者就是預備出家的人,這時大師也是行者的身份。
“差惠能破柴踏碓。”五祖寺在山上,沒有水碾,一定要用人力把米舂開再煮飯。舂米的設施,是中間固定在支架上的懸杆,一頭綁緊一塊石頭,石頭下面有個槽,米就放在槽裡;另一邊要人扶着一個扶手,腳踩着杆頭一下一下地舂米。六祖個子矮,力量小,他為了加重他這邊的力量,就在腰上拴了石頭。這樣就顯得協調,幹起來方便。
經文之中說“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恐有惡人害汝”,大家就很是奇怪了,怎麼佛門修行人中還有如此不善的人啊?怎樣來看待這個惡呢?這個善惡又如何對待呢?從五成十善的标準來看,修五戒的就是善人,不修的就是俗人;從二乘教法來看,修五戒十善的人還是有惡的一面;從菩薩法來看,二乘人仍是停留在惡的不圓融上;如果以佛眼觀之,菩薩仍有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仍然還有惡法。所以這裡所說的惡是超越了善惡對待的那種惡,也即是說他的見、他的行還不夠圓滿。這樣來理解就好了。
在整部《六祖壇經》中,要看到專門要來謀害六祖性命、搶奪衣缽的事情就有三處。
“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從這裡看五祖真是厲害。常說,徒弟找師父學禅難,而師父個可以傳授衣缽的徒弟更是難上加難。
惠能大師說:法師您講的《涅槃經》就明示了佛性是佛法的不二之法。譬如經中高貴德王菩薩問佛說:犯了四重禁、做了五逆罪及一闡提等人,是不是就斷了善根佛性呢?佛回答說:善根有兩種:一種是恒常的,另一種是無常的,佛性既不是恒常也不無常,所以不斷,這就叫做不二法門。一種是善,一種是不善,而佛性既不是善也不是不善,所以叫做不二法門。又像五蘊和十八界,愚迷凡夫看到的是兩種分别相,然而有智慧的人了達諸法實相知道他們的本性是無二無别的。這無二的本性就是佛性。
源自邵士梅居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