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何為尚武

何為尚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22:06:05

何為尚武?法國詩人蘭波的名句“生活在别處”其實是被米蘭·昆德拉“炒”紅的,經其多次引用後,已然成為文人雅士們蹈空玄談的口頭禅不過,倘若到了體育競技場,此話就真成了“不能承受之輕”了——力量與速度永遠是這裡“絕對意義上的”勝利者,除了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标,沒有“别處”可去,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何為尚武?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何為尚武(君子尚武)1

何為尚武

法國詩人蘭波的名句“生活在别處”其實是被米蘭·昆德拉“炒”紅的,經其多次引用後,已然成為文人雅士們蹈空玄談的口頭禅。不過,倘若到了體育競技場,此話就真成了“不能承受之輕”了——力量與速度永遠是這裡“絕對意義上的”勝利者,除了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标,沒有“别處”可去。

健康與強壯的身軀所展示出來的力量之美,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禮物。恰如蘇格拉底對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員的贊美:“美好的軀體中孕育着更多的品行和崇高。”其實,蘇氏的這番話,充滿了對自己毫不掩飾地稱贊。或許是他思想的光芒過于炫目,後人總是忽略了這位偉大的古希臘思想家、哲學家的另一角色——健壯的運動者、強悍的戰士。

君子尚武,在公元前431年爆發的那場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争中,蘇格拉底以重裝步兵的身份經曆了幾乎是戰争的全過程。何謂“重裝”?那就是全身披挂着頭盔、铠甲,外加長矛和短劍。據估算,這些裝備重量近35公斤。而他參加的一次征戰,徒步行軍的距離竟然在500公裡以上。當時由于馬镫還沒有發明,騎兵要靠雙腿夾緊馬肚子才能攻擊,形象不佳且戰鬥力不強。所以,作為重裝步兵的蘇格拉底總是在嘲笑騎兵:“隻有虛弱的、最缺乏榮譽感的人會去騎馬。”

在讨論學問時,蘇格拉底總是保持謙謙君子之風,可對身體“虛弱”者卻如此不客氣地嘲諷,這是因為在當時的古希臘,人們最崇拜的不是金錢财富,而是哲學、藝術和體育這三個領域的出類拔萃者,尤其是競技場上的桂冠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擲鐵餅或者持矛戈,往往是大人物給自己塑雕像的标配。生于斯長于斯的蘇格拉底,自然成為了各種體育和健身運動的擁趸者、參與者。同時,他還擅于将哲學冥思與類似瑜珈的功夫結合起來,常常在冰天雪地裡徹夜站立、旁若無人地沉思。正是有了這樣的鍛煉和底氣,年近50歲的蘇格拉底上戰場後,負重跋涉長途行軍且不說,還屢次把受傷的戰友搶救下來,背着他們疾步脫離險地(包括他的弟子、曆史學家色諾芬)。有人描述說,他在戰場上總是“昂首闊步、斜目四顧,遠遠地看見就知道是個不好惹的人。”

事實上,被其它領域的光環遮蔽了體育特長的,還有許多振聾發聩的名字——摔跤手柏拉圖,拳擊手牛頓……

生活在同一年代的孔子雖然相隔萬裡,不僅在思想領域和蘇格拉底構成了東西方哲學思想的“軸心時代”,在身體的健壯強悍上也毫不遜色。儒家“六藝”中就有4項與尚武有關。《呂氏春秋》載:“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說的是孔子在30多歲時,為了讓朋友逃出城池,将國都城門的門闩高高托舉而起的事。

我們為什麼老以為孔夫子是一介弱不禁風的書生?那是因為他向來“不肯以力聞”——不炫耀自己身強力壯。上面說到的這兩位老人家在這一點上也是相同的——他們尚武,但更看重通過勇武之氣獲得高尚的美德。

可惜的是,從宋代以來的中國文人逐步形成重文輕武之風,“麗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質彬彬,有君子之緻”,這是《世說新語》裡所謂“君子”的标準。朱熹也認為文人就應當“半日靜坐、半日讀書。”清代有人是這樣描述當時的文人形象的——“終日兀坐書房中,萎惰人精神,使筋骨疲軟,天下無不病之書生,天下無不弱之書生。”

正因為如此,戚繼光在對倭寇的作戰中,提出如要戰勝那些“強橫之寇”,自己部隊兵的“種”要好。此話怎講,一看他提出的征兵标準就明白了:以下幾等人不能選入軍中——在市井混過、喜歡高談闊論者、當過衙役的,甚至皮膚白的……而錄取的條件則必須具備臂膀強壯、手腳較長、眼睛有神等條件。不難看出,所謂“種”好,就是要挑選擁有強健體魄者。不愧為名将,就是現在選拔運動員其實也離不開這幾條。

說到現代選拔運動員,想起了三國時代,三分天下的孫吳對其精銳部隊的選拔制度——募集高官人家18歲以下、15歲以上的子弟3000人,集中在宮苑裡訓練,其主要内容就是騎馬、遊泳、角抵(類似摔跤)、射箭等體能訓練,合格者再到軍營去任職。說句玩笑話,這大概相當于現在的U18、U15什麼的吧。

君子尚武乎?溫庭筠的詩句應當就是回答:“莫怪臨風倍惆怅,欲将書劍學從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