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人物畫大緻可分為寫意線描、寫意着色、大寫意3類。寫意線描是寫意人物畫的重要基礎專業課,也是可獨立運用的表現形式。寫意線描,着重進行寫意型人物畫的觀察方法、表現方法的最初訓練,主要學習用筆課題,同時也研究用墨問題。寫意着色,是寫意人物畫最常見的也是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寫意線描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筆墨方法的訓練,但重點應放在用色(包括顔料的性能、用色的技巧與藝術,色墨混用與對比、協調等)課題上。寫意着色可從着色兼工帶寫入手,并逐漸放開用筆而進入一般着色意筆。着色方法也可先學淡彩着色再研究重彩的表現。大寫意,是最大限度發揮寫意人物畫技法特性、相對難度較大的一種形式,一些傳統的簡筆、潑墨、潑彩、潑水等技法都可在大寫意的大筆揮灑之中得到充分運用。
寫意畫特點
寫意畫主張神似。董其昌有論:"畫山水唯寫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質畢肖,則無氣韻;彩色異具,則無筆法。"明代徐渭題畫詩也談到:"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據皆吾五指裁。"
寫意畫注重用墨。如徐渭畫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現手法,以撥墨法寫之。元代吳鎮論畫有雲:"墨戲之作,蓋士大夫詞翰之餘,适一時之興趣,與夫評畫者流,大有寥廓。嘗觀陳簡齋墨梅詩雲:''意足不求顔色似,前身相馬九方臯。''此真知畫者也。"
寫意畫強調作者的個性發揮。揚州八怪以"怪"名世,作畫不拘常規,肆意塗寫,并以一個"亂"字來表露他們的叛逆精神。鄭闆橋曾表白:"近代白丁(民道人)、清湘(石濤)或渾成或奇縱,皆脫古維新特立。近日禹鴻胪(之鼎)畫竹,頗能亂,甚妙。亂之一字,甚當體任,甚當體任。"(《鄭闆橋集補遣》)金冬心畫竹也是喜"亂",曾言:"用焦墨竿大葉,葉葉皆亂。"寫意畫多以書法的筆法作畫,同時寫意車的用筆也極大地豐富了書法的表現形式,所以寫意畫家多半是書法學。如鄭闆橋擅長書法和繪畫,相互參融,以畫法作書,創隸書間于行楷之中?“六分半書”,又以書法的筆法作蘭竹,風格明快勁峭。清人蔣士铨評曰:"闆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闆橋寫蘭如作字,秀葉蔬花見姿緻。"
寫意畫的用筆方法,曆代畫家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意、力、韻、趣”的用筆“四要”。
筆 意
就是要意在筆先,畫家下筆時要心使腕運,以一種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驅使筆墨,才能因意成像,以像達意。筆意是用筆之總要,無意之筆是死筆。曆代畫家創造的藝術,所以能激動人心,主要是畫家在筆墨技巧中融進了激情和意趣。
筆 力
就是運筆的力度感,是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筆的力度感有兩種内涵:第一是功力的力。所謂“力透紙背”、“筆能扛鼎”就是一種運筆功力的表現。表現運筆功力的程度有“老”與“嫩”之說。功力的老到,要有一個長時間的錘煉過程才能做到,所謂“學力到,心手相應;火候到,自無闆、刻、結三病矣”。功力老到的畫家,即使柔細的線條,也能做到柔中有剛,棉裡藏針,有内在的力度。而初學者,無論使多大的勁,筆痕還是稚嫩無力,所以,筆力是一個長期的功夫。
筆 韻
所謂筆韻,有韻味和韻律兩種含意。韻味,就是要求通過用筆的輕重、虛實、剛柔、方圓、徐疾、頓挫等變化,求得畫面的統一與和諧。如同音樂一樣,有一個基調、一個主旋律。韻律是用筆要有運動感和節奏感。和書法一樣,講究線節奏,“側法如飛鳥翻然而下”,“勒法如勒奔馬之缰”,“輕如行雲流水之變動”,“重如高山墜石之勢”。
筆 趣
筆趣有意趣和天趣兩種含意。用筆有趣,才能使觀者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故筆趣乃是使畫産生形式美感的關鍵。用筆的意趣,在于巧妙地處理筆的生熟、巧拙、老嫩等關系。用筆熟而生巧,美則美矣,但會流于匠氣、市井氣。所以筆貴在熟而後生,由熟返生,“畫到生時是熟時”,才生意趣。用筆靈巧、奇妙,固然不易,但要警惕流于甜俗。所以用筆貴在古拙,由巧而到拙,純樸而磊落大方,乃生機趣。
寫意畫強調作者的個性發揮。揚州八怪以"怪"名世,作畫不拘常規,肆意塗寫,并以一個"亂"字來表露他們的叛逆精神。鄭闆橋曾表白:"近代白丁(民道人)、清湘(石濤)或渾成或奇縱,皆脫古維新特立。近日禹鴻胪(之鼎)畫竹,頗能亂,甚妙。亂之一字,甚當體任,甚當體任。"(《鄭闆橋集補遣》)金冬心畫竹也是喜"亂",曾言:"用焦墨竿大葉,葉葉皆亂。"寫意畫多以書法的筆法作畫,同時寫意車的用筆也極大地豐富了書法的表現形式,所以寫意畫家多半是書法學。如鄭闆橋擅長書法和繪畫,相互參融,以畫法作書,創隸書間于行楷之中?“六分半書”,又以書法的筆法作蘭竹,風格明快勁峭。清人蔣士铨評曰:"闆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闆橋寫蘭如作字,秀葉蔬花見姿緻。"
寫意畫是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藝術形式。揚州八怪之一的李,喜在畫上作題跋,長長短短,錯落有緻,使畫面更加充實,也使氣韻更加酣暢。"畫不足而題足之,畫無聲而詩聲之,互相為用"(葛金《愛日吟廬書畫錄》),既反映了李繪畫的實際,也體現了寫意畫的基本特點。近代吳昌碩、齊白石也是兼此四絕的藝術大家。
寫意畫跟國外的一比就知道了。中國畫曆史中是沒有光、影的概念的,基本上純線條、墨塊、濃淡,畫上總還會有詩。
當相片出現後,國外的那種寫實技巧步入死胡同,出現畢加索、莫奈等各派尋找出口,最後出口是中國畫——寫意
寫意,有大寫意小寫意,就是墨,墨與色之間的變化,很值得去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