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為我們國家的一線城市被很多年輕人所向往,年輕人懷揣着夢想希望在大城市發展立足。但他們并不知道,這座繁榮昌盛之城背後卻有着極大的對比。
"三和大神",本來是指流浪于深圳"三和人才市場"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他們本來是抱着掙錢發财的理想來深圳的,但在當前高物價,高房價和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多數人感到活得疲憊,現實無情地擊碎了他的理想。
深圳三和人力市場
“挂逼”這個詞常常出現于三和大神人群之中。
三和打工群體為了節省夥食費支出,常常去吃5塊錢一碗的便宜“挂逼面”,還有2塊錢1大瓶純淨水叫挂逼水,可以說“挂逼”二字既有貶義又有自嘲的趣味。
挂逼面
三和大神的現狀用“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句話來形容三和大神們的現狀再合适不過了。這句詩寓意使人們明白及時行樂、用樂觀态度面對人生。
三和大神普遍都是落寞的打工人,他們生性懶惰,不想通過努力改變現實。他們總是找個日結臨時工,靠着每天150塊工錢到手後吃喝拉撒快活3天。
更甚者,身無身份證,身負巨債,和親朋好友沒有往來,幹一天歇三天,要麼平躺着睡,要麼整天沉迷于網吧之間玩個不停。
總結三和大神的特征:一是學曆不高,文化水平普遍是初中或者小學;二是沒有一定職業技能,所以隻能從事普工;三是資本不足,經濟困窘,社會資本方面也同樣不足。
為什麼三和大神一直沒有消失?我們常聽人說:“勞動最光榮“,“拼搏最美麗”。深圳就是靠拼搏與勞動由一個小漁村成長為今天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在這充滿拼搏精神的都市中,為何會出現一大批年輕人喪失拼搏動力的現象?當然要到2021年才明白這個叫做“躺平”的。
在人才市場混得風生水起的“三和大神”,常常尋找一些“散活”來做,走在這大路上,除了承受油污,垃圾帶來的臭氣,還得承受氣氛帶來的死寂與壓抑。
三和人才市場旁,常有幾個年輕人趴在街角和廢棄倉庫中,蓬頭垢面,渾身臭氣熏天,怪模怪樣像乞丐。
然而“三和大神”并不是真乞丐,她們有工作又能自己養活自己,最景氣時,她們就在網吧一連包了一晚上,還能充饑、洗身。
家境貧寒使她們工作掙錢的想法更加急迫,同時也使她們更加無路可走。
因此,當這些青年初到深圳時,他們起初也充滿了憧憬與激情。他們深信隻要像最初的父母那樣勤奮,一定會賺錢,一定會在深圳立足。
不過深圳的物價和房價上漲比工資上漲快很多。她們很快發現自己拿到了和父母那個時候差别不大、但需要開支高達當年幾十倍、更難以儲蓄的薪水。
這使她們始終有一種浮萍般的心理,在如此大城市中很難找到歸屬感。但是與此同時,它們也難以具備改變如此困難局面的能力。
自身低學曆、低能力使其很難獲得高薪工作,隻能夠始終堅持不苛求知識水平,不苛求困難,即使從事體力工作也在所不惜。
三和大神們的内心os在制造業中,工廠對普通員工工資過高,對管理層要求過高,因此一方面無法就業,另一方面又出現用工荒。
由于日結的工作比較自由,想走就走的旅行;工作時間沒有工廠的時間長;更不必擔心受到黑心老闆的長時間擠壓,這對于自己來說就是一種保護。
二十出頭時随便走進哪個工廠做啥活都行,可現在已倦怠不堪,工作打得煩心,再也沒有那份耐心。
日結工作好找嗎?
一是并非天天有日結工作。因此大神往往面臨着一文不名的尴尬境地,當時隻能選擇睡街、或從事網貸(遭遇黑心業者将被收高額利息)甚至介入網絡賭博之類。
二是日結工作通常是最肮髒,最疲勞,最糟糕的工作。招工方不允許從事日結工作者掌握手藝,會将那些最耗體力的重活和髒活丢到自己身上。
文末感想像三和大神們這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種生活态度是萬萬不能采取的。
大城市雖繁榮,但是它競争十分激烈,需要經過一番過人努力才能生存和立足。到大城市去拼搏的拼搏模式并不是人人都能選擇的,然而比起“爛”到大城市來,回農村拼搏也是不錯的計策。
真是“打工人打工混,打工都是人比人”,三和大神的存在自然有他們的意義,但是不管怎麼說,始終要堅信隻有奮鬥才能改變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