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明明在醫院内分泌看病,在接受了一系列檢查以後,被醫生告知乙肝病毒五項中的表面抗體呈陰性。這表明他與乙肝患者的血液和體液接觸會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明明媽媽非常納悶:小時候給孩子打過疫苗啊,表面抗體怎麼會呈現陰性?難道以前打過的乙肝疫苗已經失效了?沒有保護作用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大孩子在做一些檢查時會意外發現乙肝病毒抗體陰性。上海仁愛醫院兒科專家陳德美介紹說,乙肝抗體也就是臨床在乙肝五項中所說的表面抗體,它保護我們不被乙肝病毒感染。人體按照0、1、6的原程序注射過乙肝疫苗後,會在人體的血清中産生一種對抗乙肝病毒的抗體,臨床檢查顯示為陽性會很好的保護人體免受乙肝病毒的侵襲。
乙肝疫苗接種成功後并非終身免疫,體内的抗體滴度會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減低甚至消失,每位接種者的情況是不同的,存在個體差異,有些人接種乙肝疫苗後抗體水平較高,持續時間較長;而有些人接種乙肝疫苗後,抗體水平較低,持續時間較短。當體内抗體降低或消失時,應複種乙肝疫苗。如果需要了解自己的抗體情況,建議到醫院做乙肝病毒抗體檢查,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複種。
病毒性肝炎是僅次于結核病的第二大緻命傳染病,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人數比艾滋病高9倍,每年約有50 至70 萬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緻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專家們透露,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發病率高,流行面廣的傳染性疾病。目前病毒性肝炎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種類型。其中甲、戊型肝炎由消化道傳播,主要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和水、食物進行傳播。乙、丙、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或者共用生活用具等也可傳播。
來源:周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