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格心理學六個流派的理論區别

人格心理學六個流派的理論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7:08:59

影視劇《柒個我》,由演員張一山主演,講述沈氏集團的繼承者沈亦臻,因為缺失了一段童年的記憶,而患多重人格障礙,罕見擁有七重人格,也因為這種多重的人格關系,使他的人生充滿了坎坷和危險。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身體裡,也許并非隻有你自己。你以為的“自己”真的是唯一的自己嗎?如果這是一個對”自己“的認知陷阱,你有能力識别并成功地突圍而出嗎?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說:“實際上,我們很少知道真正的自我是什麼樣子的,也很少真正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朱建軍,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學中國化先進者。國内最早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和知名咨詢師之一,至今已以從事心理咨詢30多年。

在20世紀90年代,創立了我國本土非常優秀的心理治療技術“意象對話療法”,是我國第二位獨自創立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的學者。

在《你有幾個自己》這本書中,朱老師的“人格意象分解技術”,它就像是心靈的CT,可以把我們的心理和人格各個方面清晰地展示出來,幫助我們完善自我,消除心理障礙,促進心靈成長。

人格心理學六個流派的理論區别(用人格意象分解)1

01、覺察篇--一個人到底有多少自己

書中講到:“人人都是多重人格。”

患有多重人格障礙的人,通常他們的自我分裂是自發而被動的。

而每個正常人也會有多個人格側面,但是我們可以主動地将我們的人格分裂為十幾個不同的自我,甚至是幾十個不同的自我。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個不同的“自己”。

平常的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自己,在孩子眼中的自己都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上一秒還心平氣和的自己,一旦開始輔導孩子做作業,突然就像失控的“獅子”,咆哮起來,就連自己都被吓到,為什麼自己會如此暴躁,“這不像是我做的事情”。

但,這不是我做的,又是誰呢?實際上,是我們心中那些并不認識的子人格。

在這本《你有幾個自己》書中,介紹了發現這些不同”自我“的心理學技術----人格意象分解。這個心理學技術可以發現潛存于每一個人心中的不同的“自我”,或者是一種人工形成的一種類似“多重人格”的狀态。

人格意象分解是對人格全面的分析和展示,利用它,我們對自己的人格的了解可以達到前所未有的全面、清晰和直觀。

作者把人格意象分解叫做“拆人”,就像是“庖丁解牛”大卸八塊,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幫助自己展示人格。

那一個人到底有幾個自己呢?該如何察覺自己呢?

每個人的外在隻有一個樣子,但心靈的不同側面可以顯現出不同的樣子,這些不同的樣子,我們叫它“子人格”,他們就住在我們的身體裡,分布在不同的房子裡,每個房子都住着一個“子人格”,它們有專屬的名字、性别、年齡、外表和服飾、性格,喜歡什麼,讨厭什麼,它們相互聯系又相互分隔。

為了更直觀地展現,我舉個自己的例子:

自從看了《你有幾個自己》這本書,對自己内心出現的人物,我也開始給他們一一取了個名字,這些名字都是他們告訴我的,也是當這個子人格出現時,他們的自我介紹,以下的例子并不是我所有的子人格,而是經常出現的子人格,也可以說是主導我外在呈現的“自己”。

早上起床,老公又開始在叨叨我了。

“每天那麼早起床,靠你寫作賺錢,哼!”

“你一個半路出家的人,想當作家,你也把莫言的成功看得太簡單了吧。”

“你還是花多點心思,把孩子搞好,别搞那麼多寫作了,你當個愛好就好了,業餘寫寫。”

一連串的冷嘲熱諷,我内心的小九九出來了。

小九九,一個14歲的女孩,短頭發,總是唯唯諾諾地。

她說:“他說得對,我什麼都做不好,也不能賺錢,孩子也照顧不好。我真的好差呀。”

而我另一個英雄的聲音出來了,英雄,26歲的女孩,堅強、愛打抱不平、堅毅,是一個聰明而有力量的人。

英雄說:“别擔心,小九九,有我呢?抱抱你,沒事,我來。”

瞬間,我的英雄子人格就出來了,她占據着我的主導人格,我經常地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超人,能夠打敗所有對自己不好的聲音,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

所以,要覺察自己的子人格,就是停下來,聽聽他們在說什麼?然後讓他們互相對話。

這就是多重人格與人格意象不同的地方。

多重人格是子人格自發出現,不能自我控制,而在人格意象分解時,可以有控制地讓子人格出現。

不能控制時是心理疾病,而能控制時是一種心理治療。

所以,要認識自己,先要學會覺察自己,試着把某個子人格當作獨立的人,進行溝通對話,了解其獨特之處,從而去影響和改變它。

02、接納篇--學會用心靈之眼看自己

當我們察覺到自己有多個子人格時,我們要嘗試接納他們。

而做人格意象分解,讓子人格意象對話,是一個自我釋放的過程,是很愉快的。

特别是那些平時被壓抑的子人格出現時,被你看見,并被你接納,這會讓整個人感到渾身舒暢,有力量感。

我有很大的體會。當某個子人格露面時,我們的表情、聲調、身體姿勢都會發生明顯改變。

子人格出現的時間規律是這樣的:

往往是開始出現時由慢到快,即順序出現的兩個子人格的時間間隔基本呈遞減形态。

從子人格的内容看,先出現的子人格往往與我們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的積極的一面有關。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不願意暴露自己不足的一面,所以那一面在一開始不會出現。

子人格往往成對出現,如一種人格特質以男性、女性兩個子人格出現;相對的兩個人格特質順序出現,如“懶惰的人”和“工作狂”。如“自卑的人”和“慷慨的人”。再如,出現“老百姓夫妻”時,就是夫妻同時出現的。

一般來說,子人格數量均在15-40個之間。而且各子人格間年齡跨度很大。一個青年人的子人格中,既會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會有三五歲的小孩。

研究還發現,一個人形象的鮮明程度各不同,兩性間并無明顯差異。

當某個子人格充分表達時,這個人的表情、聲調、身體姿勢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變得和這個子人格的性格一緻。

不僅表情、聲調或身體姿勢會變化,不同的子人格在場時,寫字的筆迹、畫畫的風格、說話的用詞、穿衣服的偏好等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當我們了解到我們内心世界的象征時,我們要學會接納,不要輕易去否定自己,否定你這個子人格的存在,要學會用心靈之眼去看到它。

看見即療愈。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要自我接納,你不需要遇見更好的你,你隻需要去找到真實的自己,因為你,已經夠好了。”

當我們了解到這些時,我們就可以通過意象對話,主動去療愈我們曾經受傷的子人格。因為子人格不是固定不變的,有些子人格因為你的看見會加強,有些會減弱,有些會消失或者死去,而另外的一些會新生。

加強和減弱容易理解,就是當你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特質時,而這個性格給你帶來好處,就會不斷強化它,這個子人格就會加強,反之就會減弱,這意味着這個子人格所代表的某種特質被強化或削弱。

而某個子人格的消失或者意味着心理發生了更大的變化,意味着某種特質發生了質的變化,以緻于不再适合用過去的那個形象來做象征。

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會感歎:人都是會變的。

有些人在有錢的時候,會給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覺,覺得自己特牛,能力強,無所不能。而當被突如其來的災難打擊時,整個人就會變了個樣,再也找不到往日那種高人一等的姿态。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消失的子人格和新生的子人格之間實際上有”繼承“關系,仿佛是一種“轉世”。

03、修正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柏拉圖說過一句話:要心存善念,因為你所遇到的每個人,都在打一場生命的硬仗。

這裡說的每一個人,也可以看成是我們每一個子人格,但是通常我們的一個子人格不認識另一個,兩個子人格之間産生自我内部隔離。

相互很矛盾的人格之間,容易互不認識。

例如,一個人有極為喜歡豪奢慷慨的子人格,還有一個非常吝啬的子人格。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常常聽到:這個人很有錢,但卻非常吝啬小氣。

這就是他的豪奢子人格不認識吝啬的子人格,這樣,隔離就形成了。

但是,通常這個有錢人不會覺得自己吝啬,在日常生活中,他會覺得“我就是一個大方的人”。他意識不到自己吝啬的行為,也就避免了自我知覺的混亂。

如果沒有這個隔離,他也許會很迷惑“我究竟是一個大方的人還是一個吝啬的人?”

但我們旁觀者卻可以覺察到他這個側面的存在,于是,旁人會覺得他很虛僞。

為什麼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呢?

因為生活中,“認識而不喜歡”反映了子人格之間的心理沖突。好像是内部的“小人”在沖突。

在《你有幾個自己》書中,舉例說:在工作狂性格的人心中,必定有一個非常追求效率和成功的人格,這是他的主導人格部分。但是,他也必定有一個很懶惰的人格。效率追求者會非常輕視和讨厭懶惰者,反過來懶惰者也會嘲笑那個可笑的工作狂。

沒有經曆過的人,簡直不可能想象得到内部這些人之間的沖突會有多麼激烈。

在有的人心中會有一個子人格,因為讨厭另一個“人”,會無時無刻地找機會批評、指責、嘲笑那個人,其刻薄、憤怒、冷酷極為不可思議。

沒有什麼外在的真實的人傷害一個人,能像這種内部的自我成分傷害自己這樣厲害。

這體現出來的就是:過分地把問題歸咎于自己,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嚴重的導緻抑郁。

這點在我們的孩子身上體現的就很明顯。當他的父母大吵大鬧要離婚時,孩子會苦苦哀求地說:“爸爸媽媽不要離婚了,我再也不淘氣了,我會乖乖地聽你們的話。”他把父母離婚的責任歸到自己身上。其實父母離婚是父母的事,和孩子淘不淘氣沒有很大關系。

而“認識且喜歡”代表子人格間的關系融洽,子人格相互喜歡是一件好事,它代表這個人内心中是和諧的。子人格相互喜歡越多,人就越不需要壓抑自己。

一個人的内心就是一個小社會。

寫在最後

你了解、接納自己多少?你駕馭人生的能力有多強?最終取決于這一核心因素---看清自己的子人格并了解他們如何相處。

也許你可以從《你有幾個自己》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人生最困難的事情莫過于認識自己。我們需要花點時間和精力來質疑、反思和真正認識我們是誰,而不是成為别人希望的樣子。

所以,生命不僅僅是任務,還是使命,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