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梁不正下梁歪分析

上梁不正下梁歪分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9:30:09

文/孫延宜(山東)


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上面的人行為不正,下面的人也就跟着學壞。上梁,指上級或長輩。出自晉代楊泉《物理論》:“上不正,下參差”。本為古代建築術語,意思是上梁如果放不端正,下梁就會歪曲,影響房屋質量。

“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個成語的意義十分好懂,倒是其本意讓人有些費解,究竟何為房屋的上梁與下梁呢?《現代漢語詞典》裡說,梁,是指水平方向的長條形成重構件。木結構屋架中專指順着前後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長木。在我們滕州過去所建造的三間土木結構房屋中,這個“梁”應該指的是那兩根最粗的“梁頭”,但這裡沒有什麼上梁與下梁之分呀?!《現代漢語詞典》裡還說,梁,通常也指檩——架在屋架或山牆上面用來支持椽子或屋面闆的長條形構件。其實我們滕州人是稱“檩”為“椽”且讀tuán的,有五壟椽、七壟椽、九壟椽房屋之分,而将其上面通過插手和山牆所支撐的椽子叫秫稭把子(也有用蘆葦紮的把子)。我想,所謂上梁就應該指“脊檩”(見《現代漢語詞典》)——架在屋架或山牆上面最高的一根橫木,也叫大梁或正梁,其餘的檩則該叫下梁了吧。脊檩(上梁)應該與梁頭垂直,其餘的檩(下梁)則應當向脊檩看齊,與脊檩平行。這樣建起來的房屋才會堅固耐用。

其實,我更傾向于将梁頭稱作上梁,而将檩稱作下梁。因為是梁頭承載了檩,如果它不堅固或放置不正,則下梁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記得老家在建房上梁頭時,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先在梁頭上纏上紅布,懸挂上鮮活的烏魚(老百姓稱火頭魚),然後燃放鞭炮,引來全村的人觀看。

儒家特别重視統治者的表率作用,如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句話即強調了“上梁”的重要性,隻有“上梁”正了,“下梁”才不會歪。

上梁不正下梁歪分析(第1229期上梁不正下梁歪)1


企盼三足鼎立的滕王閣

在素有“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雜志裡,時常會冒出糾正引用王勃《滕王閣序》文句差錯的文章來,所涉及的問題大緻有三:一是關于《滕王閣序》的體裁問題——詩、骈文還是散文;二是關于“滕”誤寫為“藤”的問題;三是關于“滕王閣”名稱由來的問題。作為“滕王閣”發源地的一名讀者的我,自然十二分地關注這些問題,并不時地參與進去,與編輯老師溝通。

這不,2018年第4期《咬文嚼字》刊登的《“散文〈滕王閣序〉”?》短文又出現了新“情況”:該文在指出别人差錯的同時,自身竟也出現了問題。于是,我在第一時間給編輯部發了郵件,指出了問題,然後,馬不停蹄地查閱資料,撰寫成文章發了過去。又盡了一個滕州人的一份綿薄之力,快哉,快哉!

《咬文嚼字》中的那篇文章中這樣寫道:“滕王閣是唐高祖子元嬰為洪州刺史時所建,後元嬰封滕王,故名‘滕王閣’。”顯然,“後元嬰封滕王,故名‘滕王閣’”的說法與史實不符。事實上是元嬰先被封為滕王,且在滕州建過滕王閣,所以,才将洪州之閣命名為“滕王閣”的。另外,“刺史”也應該為“都督”。明萬曆《滕縣志》對李元嬰的情況有所記載,李廣星先生所著的《滕州史話》中曾專列一章較詳細地介紹了滕王李元嬰。

李元嬰(?-684年)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個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唐高宗李治的叔叔。公元639年(貞觀十三年)唐太宗封李元嬰于滕縣(今山東省滕州市),為滕王,實封千戶,後因他逾越典章,行為失度,而被改封為八百戶,授金州刺史。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李元嬰在太宗治喪期間宴飲歌舞,受到唐高宗李治的嚴詞切責,下旨警告:“人之有過,貴在能改。國有憲章,私恩難再。”公元652年(永徽三年),李元嬰被調到蘇州任刺史。不久,李元嬰調到洪州(今南昌)任都督。公元653年(永徽四年),洪州都督李元嬰大興土木,建閣以供觀賞,閣負城據丘,面山臨水,氣勢壯觀。因李元嬰曾封為滕王,食祿于山東滕縣,于是,洪州官員便以其封号命閣名,故稱滕王閣。公元675年(上元二年)九月九日,洪州都督在滕王閣大宴賓客,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揮筆寫下了震撼古今的《滕王閣序》,滕王閣因此流傳至今。

上梁不正下梁歪分析(第1229期上梁不正下梁歪)2

後來,李元嬰接任其兄魯王李靈夔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又于公元662年(龍朔二年)在城北玉台山建造行宮,地方官紳也用滕王李元嬰的封号命名,名曰“滕王亭子”,後改名為“滕王閣”。曆代文人墨客先後來此觀光,留下了大量詩文。特别是詩聖杜甫曾兩次來到阆中,寫下了《滕王亭子》等名篇,使阆中滕王閣也聞名于世了。

又據高建民先生《滕州與滕王閣》和劉康世先生《碑銘見到滕王閣》等考證:滕王李元嬰來到封地滕城(在現滕州市城區西南方向)之後,興建了豪華的宮殿(《舊唐書》有記載),其中就有滕王閣,滕王閣就在滕國故城文公台上的奎星樓後面。這樣,按照時間的先後,滕州的滕王閣名列第一,南昌的滕王閣屈居第二,阆中的滕王閣排名第三。隻是滕州的滕王閣因滕王遭貶南下,建築年久失修而倒塌,加之滕王李元嬰在滕縣名聲不佳,沒有雄才巨卿為之寫下傳世名文,滕州明以前縣志失傳,緻使曆史上第一個滕王閣名實俱亡,無人知曉,令人不無遺憾。

可見,贛、蜀兩地的滕王閣均起源于滕州。滕王閣是以李元嬰的封号而起名的。說“……後元嬰封滕王,故名‘滕王閣’”,可能是作者對這些史實不太清楚所緻吧。

借此機會,筆者更想要說的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滕州的有志之士應該盡快在古滕城文公台處重建滕王閣,讓滕州、南昌、阆中的滕王閣呈三足鼎立之勢,豐富滕州的旅遊文化資源,造福百萬滕州人民。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