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節意猶未盡。當家人團聚,歡聲笑語中,在蟹肥菊黃之際,舉杯邀明月,共慶佳節時,都會吟誦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的祝詞。
倘若每個人都能理解此句的涵義,那末于己于人将是一個真正的祝福。
千百年來,對于蘇轼《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對此人們有幾種理解,都有可取之處。但筆者尤其是對“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有更深的領悟。首先,知道此詩句乃是經曆過人生起伏跌宕的東坡大學士是飽含深情地對天下人的一個祝福。
情感的釋放是要“但願人(家)長久”,希望每個家庭能天長地久地和諧共處,不要妻離子散,更不要受到戰亂的傷害而家破人亡,夫妻要相敬如賓白首到老。也有希望人生健康無病無災,能天長地久地好好生活的意願。古代“人”與“家”字可以通用,故總是稱“人家”。所以,“但願人(家)長久“包涵着多層的意義;
但願人長久:即但願人長壽。
而“千裡共婵娟”中,“千裡”與“婵娟”有幾多的别解:千裡者,既是距離的意思頗能明白。中秋時節心靈通過崇山峻嶺、湍流溪灘,遙思遙寄把祝福送至千裡之外的親人、愛友與戀人,千山萬水莫能阻;又,千裡者,朋友之情、戀人之愛或夫妻之盟要經受得起風浪和甘苦的考驗,所謂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故千裡表達歲月之流逝。另外,“婵娟”作為一個人名,她曾經是屈原睿智的學生,她不象那個在大是大非、富貴利誘面前,明哲保身而喪失氣節的同學宋玉,而是堅貞不渝地忠誠于老師屈原的憂國憂民的教導,不随波逐流,與楚懷王手下一班小人同流合污,出賣國家利益,而投靠虎視眈眈之秦國。故婵娟是忠誠的象征。後人也将婵娟理解為一切美好的感情和事物,也表示一年一度中秋的圓月——祂不失時機地照亮人間,送人清涼,甚至是蔬果都得到恩澤,因為花木與蔬果都仰賴月光而後能開花結果。
總之,那樣就容易更深刻地理解“千裡共婵娟”所包涵的意義:我心愛的朋友啊,或者是我的戀人啊,我的妻子或郎君啊,我與你患難與共、同甘共苦,陪伴着你走完路遙之千裡,渡過百年之歲月,忠貞不渝,相攜到永遠!
(2019-9-14 撰文于中秋節次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