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體型肥胖,喝水都長肉。有的人體型消瘦,卻偏偏幹吃不胖。
體型胖瘦的确困擾着一些人群,這不僅僅是身上多了或少了些肉的問題,還是一種威脅身體健康的疾病。
過瘦和過胖都不好,那哪種體型的人更長壽?如何衡量自己的胖瘦?想長壽要怎麼做?
今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為了健康,一起關注肥胖問題,一起動起來。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體重竟決定壽命?哪種體型的人更長壽?
人的體型由人體骨骼、肌肉、脂肪組織和體液等所有組織的重量以及比例構成,成人後,長期的飲食結構和體能活動因素,成為人體體型變化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體重和長壽之間存在着一定的關系。
超重和肥胖會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絕經後婦女乳腺癌、兒童高血壓的發病風險,低體重同樣也會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因為太瘦的狀态,會降低人體對疾病和創傷的耐受能力,增加罹患各種疾病的概率,降低生存質量,增加死亡風險。
但是,年輕時正常體重、年老後體型微胖的人,死亡風險會更低。
如何衡量自己的胖瘦?
體重的評判标準有“正常”、“偏低”、“超重”、“肥胖”等。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體質指數BMI(body mass index)用于判斷體重最常用的指标。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BMI(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表一 中國成年人體重分類 BMI = Kg體重/㎡身高
分類 |
BMI /kg.㎡ |
肥胖 |
BMI≥28.0 |
超重 |
24≤BMI≤28.0 |
體重正常 |
18.5≤BMI≤24.0 |
體重過低 |
BMI<18.5 |
摘自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對于一般人群,BMI的高低基本由人體脂肪含量的變化決定。而對于常年鍛煉的人群(如運動員、健身愛好者等),因體内肌肉比例高,僅靠BMI不能做出體重判定,還需要依靠測定體脂成分等判定。
另外,老年人體重正常的BMI判斷界值與中青年人不同,BMI在20.0~26.9為宜。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些看上去肥胖(腰圍粗、肚子大)而不超重的人群,是無法依據BMI做出體重是否存在健康風險的判斷的。這是因為脂肪組織在體内不同區域的分布對健康會産生不同的影響。
近年來,越來越多對脂肪分布與健康風險相關性的研究發現,腰圍是衡量一個人壽命長短的重要指标。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當女性腰圍超過80cm、男性超過85cm,或腰臀比(腰圍/臀圍)男性超過0.9,女性超過0.8時,就預示慢性疾病發病提高的風險了。
要想活到99歲,關鍵别做這5件事
2020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數據顯示,過去30多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比率在驚人的增長,超過一半的中國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不良的生活方式導緻的超重、肥胖帶來的各種代謝性慢性疾病成為長壽的對手。要想活得長壽,别做這5件事!
01
别總吃得過飽
吃飯7到8分飽的飲食習慣,可以避免能量攝入超标而肥胖。長期每頓少吃一兩口飯,可以相對減少鈉的攝入,對控制血壓有利和減少腦卒中的發生風險。
02
别總飲食單一
不要總攝入單一的飲食,合理膳食。從20歲以後的成年期開始增加攝入蔬菜、水果、魚肉、全谷物、堅果、豆類,減少攝入紅肉、加工肉、含糖飲料和精制谷物,可使預期壽命增加10年以上。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03
别總坐着不動
合理運動,維持适宜體重。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多進行生理活動可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身體代謝速率,不僅有利于維持體重,還能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發生風險和全因死亡風險。
04
别忽略易胖窗口期
人體體内脂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孕期、嬰兒期和學齡前是最易發胖的窗口期。當下學齡兒童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日趨嚴重,要高度警惕,重視兒童、青少年、成年期直至老年的運動和飲食方式。
05
别用極端方式減肥
一些靠自虐式節食、斷食和超強運動等方式減肥,即便達成了目标,但也較難長期保持,更可怕的是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壽命。
來源:科普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