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17:34:07

在大家固有的觀念裡,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理念相近、步調一緻。

很可惜,爸媽對我和姐姐的家庭教育,向來南轅北轍。

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成長為兩個還算協調的人。

希望我的故事,可以讓父母強行步調統一的執念松動那麼一點點。

有些事情,并非絕對。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1

我出生在一個教育家庭。

爸爸是初中校長,媽媽是初中語文老師。

在媽媽的觀念裡,孩子要保持艱苦樸素。

這樣,一方面惜物,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專注于學習。

所以,媽媽很少給我和姐姐添置新衣。而且,她相信榜樣的力量。

自我上小學起,她便一直給我講一個得意門生孫同學的故事。

據媽媽說:

“人家不講吃、不講穿,時常衣服都穿爛了也不換,一門心思隻顧學習。”

後來,孫同學考入一所名牌師範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優秀老師。

巧合的是,孫同學後來成了我高中時期的老師。

這話,後面再提。

先說我爸,在愛美這件事上,他跟我媽頗有分歧。

那時學校裡流行白色舞蹈鞋、健美褲,我和姐姐做夢都想擁有。屢次跟媽媽軟磨硬泡無果後,我倆轉攻爸爸。

于是,爸爸悄悄給我們買了。

為了避免與媽媽起争端,他先把東西放到舅舅那裡,然後再讓舅舅假裝送給我們。

小學三年級時,爸爸去上海出差。

他花光兜裡所有的錢,給我和姐姐每人買了兩套衣服、鞋子。

時隔多年,我依然清晰記得衣服的花色、樣式,那讓我們美美地引領了一把時尚。

而在我和姐姐眼裡,爸爸不僅僅是給我們買了兩套衣服,更是讓我們對小縣城之外的世界産生了層層疊疊的想象。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2

圖源: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劇照

可憐的爸爸,被媽媽好一通責備,說他慣孩子,讓孩子滋生虛榮心。

但面對媽媽的指責,爸爸從不惱火,隻是機智地轉移話題:

“你就說實話,兩個女兒穿上好不好看?

“小孩子嘛,不能讓她們像咱小時候那樣,非黑即灰,補丁摞補丁。”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3

那時候沒有各種課後班、補習班,放學、放假就意味着徹底放飛。

假期裡,學校會發幾本寒暑假作業,通常開學時,老師是不檢查的。

但媽媽認為,既然是作業,就必須完成。

于是,每到假期倒計時,我和姐姐就被強行圈在家裡寫作業。聽着窗外小夥伴們最後的狂歡,我倆心裡就跟長了草一樣。

爸爸見了,拿走我倆的作業,跑到學校用半天時間幫我們寫完了,又快又準确。

但,還是露餡了。

他也沒想到,媽媽會那麼認真地檢查我們的作業。

他的筆迹出賣了我們。

于是,一場争吵再次在他們之間燃起。

媽媽說:

“虧你是搞教育的,你不知道這樣會讓她們越來越懶惰,而且你這是教她們弄虛作假。”

爸爸并不服氣:

“别的孩子都在玩,她們就算寫也是敷衍。再說了,老師不檢查,就說明這份作業沒那麼必要。

“何必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呢?好好享受假期不好嗎?”

媽媽憤怒了:

“既然叫作業,就是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強調的是學習态度。”

因為教育理念的大相徑庭,爸媽時常争得面紅耳赤。

但我和姐姐并沒有覺得,這種争吵會傷害到我們。相反,我們很清晰地感知到,爸爸媽媽是愛我們的。

而且,他們的愛是如此不同。

盡管我們内心更喜歡爸爸的縱容放養,但媽媽的嚴格,讓我們知道凡事還是有邊界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争論,讓我們很早就明白:

這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非對即錯,非黑即白。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4

圖源:電影《墊底辣妹》劇照

爸媽的教育争端,還發生在我們的閱讀領域。

媽媽是語文老師,所以在她看來,我和姐姐的閱讀就應該在她指定的範圍内,比如《中小學生作文選》《少年文藝》《唐詩、宋詞三百首》。

可爸爸認為,隻要是書,就開卷有益。

于是,姐姐走武打路線,金庸、古龍、梁羽生……而我則默默着了言情的道,瓊瑤、三毛、岑凱倫……

當然,我們除了課餘時間看,最瘋狂的時候,上課也在看。不僅看,還抄。

如此癡狂,不被老師抓包才怪。

爸媽知情後,态度那叫兩極。

爸爸提醒我們:“上課是絕對不可以看的,一心不能二用。”

媽媽則在家裡展開了禁書運動,除了她讓我們讀的書,其他一律沒收。

爸爸覺得,隻有廣泛涉獵,有了見識,才有取舍。

而媽媽直接回怼:

“她們現在沒有辨别能力,必須堅持嚴肅閱讀,先培養閱讀品味。否則,很容易被閑書引入歧途。”

可是,那些被書吊起來的胃口怎麼可能說收就收呢。

我們把或租或借來的書放在同學家裡,一有時間,便如饑似渴地讀。

在這件事情上,媽媽的态度是圍追堵截;爸爸則充當暗哨,不時給我們提供書源或租書資金。

那時候,我們覺得媽媽好煩、好古闆。但我們從不公然跟她對抗,因為我們知道,爸爸永遠站在我們這一邊。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5

圖源:電影《小孩不笨》劇照

他的信任、開明,讓我們對媽媽的嚴厲管束沒那麼逆反。

相反,因為顧忌媽媽的态度,我們的選擇更加理性節制。

所以,我從不覺得父母教育理念的不同會造成孩子的分裂。

在爸媽身上,我和姐姐反而看到了人與人思維方式的差異。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6

我和姐姐因為有這樣的爸媽,而成了兩個特别有主見的女孩。

在我初中時,發生了一件至今還被同學津津樂道的故事。

上初一沒多久,學校出台新規:女生一律留五号頭。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憑什麼?

于是,夥同班裡另外兩個女生,去找校長理論。

校長,就是我爸。

我去了就聲明,這不是我們父女間的談話,而是學生和校長間的。

然後,就反對全體女生留五号頭展開了慷慨激昂的演講。

大意就是,留五号頭,是校方出于整齊劃一的需要,而不是女生的個人審美。但,頭發長在自己身上,我們擁有或長或短的個性化需求,這應該被尊重。

從沒聽說哪個女生沒有考入高中,是被發型影響的。而一個不接受學生有自己個性和審美的學校,是狹隘的、粗暴的……

然後,校長把書記、教導主任和各班班主任都叫了過來,讓大家聽聽我們的意見。

媽媽當時是初二的班主任,赫然在列。

我一邊激動地陳述着自己的觀點,一邊用餘光掃了幾眼媽媽。

如果眼神可以當武器,那我已經被她槍斃好幾次了。

可想而知,那天回到家裡,我接受的是媽媽怎樣的狂風暴雨。

她說我無法無天,說我愛出風頭,并讓我寫3000字的檢讨,不深刻就别吃别睡……

面對這樣的批評,我一點沒服軟。

她說一句,我怼一句,直到爸爸回來,媽媽的炮火立馬掉頭:

“都是你平時慣的,今天自食其果了吧。她居然公開跟你叫闆,當着全校老師的面,真是出息啊!

“我教了這麼多年書,就沒見過這樣的學生……”

爸爸不以為然:

“她反對的是女生留同樣的發型,這叫對事不對人,我沒覺得這是跟誰叫闆。

“就算叫闆,她今天說得有理有據,我也沒覺得丢臉。反而,我覺得我女兒的口才與思辨能力都不錯,令人刮目相看。”

這下,媽媽徹底火了。

前三年、後五年的事情全翻了出來,說爸爸是溺愛加讨好型家長。

見媽媽真動怒了,爸爸一聲不吭,默默跑到廚房去做飯了。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7

圖源:電視劇《少年派》劇照

這就是我的爸媽。

他們的教育理念不同,但不會因為這種不同而讓戰争擴大化,也從不讓家庭教育成為夫妻感情、親子關系的殺手。

那一次,經校方讨論決定,不再要求女生留整齊劃一的五号頭。

當爸爸站在升旗台上宣布這個決定時,全校歡呼。

時隔多年,這件事依然飽受當事人的争議。

有人覺得爸爸太過寵溺孩子,因為自己的孩子營私;有人則覺得,那是學校對學生真正的接納與尊重。

而我,每每想起這件事,懷念的卻是我與爸爸在他辦公室裡的那場對峙,懷念的是爸媽說的那番悄悄話。

我未來人生中的很多選擇,都因為那一次勇氣的試水而與衆不同。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8

高考報志願時,媽媽給我兩個選擇:要麼考師範,要麼學金融。

她說:“這是最适合女生的職業。”

但是,我默默地把所有志願都填了“新聞專業”,且極具個性地在“是否服從調劑專業”一欄,選擇了“不服從”。

這件事,隻有爸爸知道。

他說:

“你比爸爸當年優秀,爸爸在你這個年紀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而且,敢于不服從的人生,再苦再難都不會後悔,好樣的。”

可想而知,大學錄取通知書到家時,媽媽有多憤怒。

然後,我給她講了一件事。

她當年的得意門生,那個從小被我們當作學習榜樣的孫同學,後來在我上高中時,成為我隔壁班的數學老師。

我終于見到了榜樣本人,但隻能說大跌眼鏡。

他似乎不怎麼洗頭,頭發永遠打着绺貼在頭皮上。常年穿一套黑西服加白襯衫,襯衫不知道多久才洗一次,領口一片油亮。

每次從他身邊經過,都會有一股可疑的味道飄過來。

他換一次衣服,全班同學會鼓掌起哄。

這就是媽媽一直跟我們津津樂道,讓我們看齊的榜樣。

那天,我給媽媽還原了她最得意的學生的現狀後,問她:

“如果我事事都聽你的,弄不好現在也成為他那樣了,你願意嗎?”

媽媽不服氣:“我教了這麼多年的學生,就從沒見過像你這麼不聽話的。”

我也不服氣:“小狗聽話,像你這種控制欲特别強的媽媽,就适合養寵物。”

媽媽說了一句:

“我控制欲強有什麼用,抵不過你有一個好爸爸呀。隻要是我反對的,他都支持,好人都讓他當了。”

無辜背鍋的爸爸嘿嘿一笑:

“李老師批評得對,這也是我最欣賞李老師的地方。

“雖然對孩子有控制欲,但從不固執己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于是,一場争端就此擱置。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9

圖源:電影《天才少女》劇照

上大學時,爸媽寫的家書風格簡直不要差異太大。

媽媽的信,通篇都是說教:

要好好學習,知識就是武器;要勤儉節約,不要談戀愛,不要愛慕虛榮……

爸爸呢,會說學習固然重要,但戀愛何嘗不是一種學習?旅行也是。

他會背着媽媽再給我一些生活費,讓我學吉他、跟同學假期出去旅遊……

我在成年之後,尤其是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慢慢體會到:

父母的愛是如此配方齊全。

媽媽的嚴苛,我和姐姐雖然一直在反抗,但其實,她的束縛也為我們設置了一道防線:凡事不逾矩。

而爸爸的寬宥,讓我們一直因為被尊重、接納而事事平和、自洽内驅。即便是在人生困境中,也擁有最大限度的勇氣和自由。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10

大學畢業後,我如願當了一名記者。

而後又在紙媒開始式微以及愛人重病時,選擇了自負盈虧的自由職業。

這在當時,是一個極不可思議的選擇。

媽媽數落我:“你名牌大學畢業,現在成了無業遊民,說出去多丢人。”

我對她說:

“媽,那種動辄壓五六個月工資,靠着撥款施舍到退休的日子,我過不了,我的尊嚴和生命都受不了。”

爸爸呢,一如繼往地支持:

“愛拼才會赢。人活一世,就為了混到退休多沒出息,時間和尊嚴永遠是最寶貴的……”

隻不過,爸爸沒說:“萬一失敗了,我養你。”

是的,爸爸從來不說這樣的話。

他寵溺我們,但他厭惡“巨嬰”,他覺得那是對教育和孩子最大的侮辱。

如今,靠着自身的努力,我慢慢走出最艱難的時光,萬事向好。

直到此時,媽媽每次說起我經曆的坎坷,都是滿滿的心疼。

她不再年輕,淚窩極淺,她會說:

“明明可以不用那麼辛苦,非得選一條最難的路。”

可爸爸不這麼認為,他說:

“人這一生,所有人的終點都是死亡。如果不經曆點挫折,不走點不尋常路,那真的是虛度光陰。”

爸爸說這話時,媽媽甚至哭出聲:

“這是親爹說出來的話嗎?難道孩子不是你親生的嗎?哪個為人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帆風順……”

爸爸說:

“你活了大半輩子還看不出來嗎?這世上哪有一帆風順的人生,隻有認慫躺平,或者不服輸的人生。

“我的女兒,必須乘風破浪……”

然後,又是一場誰也說服不了誰的辯論。

那場面,又好笑,又好玩。

爸媽的訴求與境界,從來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當我人到中年,才漸漸明白: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他們雖然南轅北轍,但最寶貴的是,他們争的不是個人的面子與輸赢。

最終能夠讓他們堅持與妥協的,從來都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與愉悅。

他們是真的愛孩子,遠遠超過愛面子。

最有意思的是我姐。

在武俠小說裡泡大的她,小時候天天跟我講,長大以後要四海為家。

結果呢,高考填報志願時,她選擇了師範院校。

她說,想成為一個像爸爸那樣最懂孩子的老師。

結果,工作後的她,一半像媽媽,嚴厲、苛刻,一半像爸爸,活躍、開明。

學生們是這麼形容她的:

“上學時,你常常讓我們愛恨交加;畢業後,你卻是我們懷念最深的老師。”

和父母變成了同行,姐姐對爸媽也有自己的總結:

“他們的教育理念雖然不同,但他們不私心、不洩憤、不甩鍋。他們其實是最佳搭檔,是一對值得敬重的父母。”

姐姐的話,我深以為然。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11

圖源:電影《天才少女》劇照

寫出我們家的故事,其實也是為當下雞娃焦慮、夫妻之間因各種教育分歧導緻情感破裂的情況,提供一種個人視角。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慢慢從爸媽那裡體會到: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約束與自由、批評與賞識、嚴苛與寬松,從來都不矛盾。

根本的矛盾在于,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你的目的是出于愛,還是出于想赢?是為了立威,還是為了引導?你是想成為指南針,還是想成為指揮棒?

關于家庭教育,我們一邊學習一邊進步。

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在養育孩子上約束與自由)12

作者:劉小念,一個寫故事的手藝人,也是一個二胎媽媽,專寫婚姻内外那些事兒。關注寫故事的劉小念,回複“目錄”,可閱讀她寫的所有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