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克己修身反求諸己

克己修身反求諸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8 18:18:56

克己修身反求諸己?重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費縣 戚秦戚茂盛,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克己修身反求諸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克己修身反求諸己(重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克己修身反求諸己

重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費縣 戚秦戚茂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最早出自周禮,後來受到儒家始祖孔子的推崇。這裡有一個典故。

據《論語。顔淵第十二章》: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翻譯成白話文,大緻的意思就是:孔子的學生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告訴他:出門要像會見貴賓一樣莊重,傳喚百姓就像承當重大祭祀一樣嚴肅,自己不願做的,不要強加于别人。在諸侯國做官,為諸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說:我雖不才,願照此辦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就是這樣來的,常常用來表達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對方,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的意思。然後逐漸流傳至今的。

今天,我們經常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來指導處理我們的現代人際關系。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己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己所不欲施于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我們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正面意義是很大的。

我所理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都是這樣意思,直到讀了一個故事。讀完後,我認識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面,重新理解了這句話的涵義。

故事出自《繪圖三百喻》裡的《勿施》,大緻意思是:向文宣、習子輿兩個人都是同時代天下的名儒,都認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精華,都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人生的信條。他們二個人風義相期,但卻從未謀面。

向文宣嗜酒如命,遇酒必喝,喝酒必醉,無酒不歡,但是卻非常讨厭吃魚;習子輿嗜魚如命,沒有魚吃,粒米難進,可是非常讨厭喝酒。

有一次,習子輿遊曆到了向家,向文宣在桃園設宴招待。七盤八碗十二碟,菜品豐盛,但是,就是沒有魚。習子輿環顧桌面,舉着筷子不知道夾哪個菜。這時,向文宣又舉着酒杯勸酒,習子輿皺着眉頭,按捺着不快沒有當場發作,但是把酒偷偷地潑在地上。

三杯酒過後,習子輿開口問:這裡離海那麼近,怎麼沒有魚?向文宣答到:魚太多了。鲃鲈鲀鱿,青草鲂鯉、鲑鲥鲱鳀,各種魚應有盡有,怎麼說沒有呢?習子輿問:可是酒席上怎麼沒有看見呢?向文宣答到:我讨厭魚。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不敢拿魚亵渎先生您啊。習子輿聽後,沒有說話。

後來,向文宣遊曆到了習家,習子輿在竹林設宴招待。也是七盤八碗十二碟,菜品十分豐盛,各種魚品琳琅滿目,但是,就是沒有上酒。習子輿給向文宣抱拳,滿臉堆笑的說:酒,是我非常讨厭的東西,“己所不欲”, ,不敢施于君子你;魚,我的最愛,我所喜歡的,想與你一起享用。向文宣聞到魚腥味,嘔吐不止,掙紮着起來,扶着牆走了。

從此,這二個人再也沒有來往。

故事可能是諷刺二位名儒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過于膚淺。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時候也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們要從正反兩方面深刻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葉公好龍,不能泛泛而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己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世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别人。無論是“己所欲”。還是“己所不欲”都不能随便“施”即強加于别人,應該看看别人是“欲”還是“不欲”。 “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 “己所不欲,别人未必所不欲”,我們不能隻顧自己的感受,卻忽略了别人。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别人想一想,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落實到人際交往中,不能膚淺的像故事中的向文宣、習子輿兩個人一樣把這句話當做自私的“擋箭牌”。

現代人際關系交往中,平等相處,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是最可貴的。也許這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的現實意義。

我想,我終于深刻理解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深刻涵義,并享受着他千百年來閃耀的溫暖人生的萬丈光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