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稻米知多少?
漢代的《爾雅》中,出現了一句奇怪的話:“秔(音同‘粳’)糯甚相似,粘不粘爲異。”
其中的秔正是今天我們所謂的粳米,糯則是糯米。由此可見,糯米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了。
中國很早以前就開始種植稻屬植物,雲南地區在約5萬年前就出現了相關的野生植被,一直到7000年前人們才将野生稻馴化,并掌握了種植的技術,成逐漸将其發展為為五谷(稻、黍、稷、麥、菽)之首。
漢代以前,主要是以黍和稷為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小米,漢代灌溉技術發展後,小麥在北方得到廣泛種植,一躍成了北方百姓的主食。而稻米呢,大約是在秦滅掉楚國後,才一躍成了五谷之首。根據氣溫環境的不同,稻米逐漸被種植,現在稻米便成為了世界上最為廣泛的主要糧食。
很多人認為糯米是從稻米中區分出來的一個品種,其實它隻是一個選品标準罷了,根據澱粉含量和蛋白質含量的不同得以出衆。這糯米也叫做江米,是糯稻脫殼的種子,糯稻是水稻的一種粘性變種。可以說,糯米與大米是孿生的兄弟。
和水稻脫殼而成的大米略顯剔透不同,糯米一般是呈現白色不透明的顆粒。
糯米粘糯、軟滑,這是因為糯米中基本含有的都是支鍊澱粉,而大米中基本是直鍊澱粉,這就使得二者的質地有很大的差異。
不過,與大米分為籼米和粳米類似,糯米也有這種區分。南方種植的大部分為籼糯米、北方種植粳糯米比較多。籼糯米顆粒較長較細,黏度最高,多會磨成粉末加工成點心;粳糯米顆粒較圓,甜度高,黏度比長糯米低,用來釀酒,包粽子、煮糯米飯等都不錯。
曾經一度,糯米才是中原地區的主食
長江中下遊地區一度是稻米的主要耕種區域,而糯米曾經是稻米的代名詞。在《春秋》中有一句相關的記載,說公元前571年,中原魯國和衛國的使臣約談,見面地址在一個叫“伊緩”的地方。
《毂梁傳》對這個“伊緩”做了詳細的解釋:在古代吳語中,把善稱為“伊”,把稻稱為“緩”,伊緩伊緩,就是能夠出産優質水稻的地方。
殊不知,“緩”在古代吳語中讀為(nuan),與糯米的的糯(nuo)非常相近。再從日語中對水稻的稱謂來看,也被讀為:善緩。不管是徐福東渡也好,還是後來沿海人群遷徙到日本也罷,中原地區的水稻被傳入日本,在日本得到大量種植的,是糯米而非稻米。
他們将糯米當成主食,将茶當做日常飲品,其民風民俗和吳越地區的人們相差無幾。直到今天日本的九州、四國和山陽道等西部地區,依然保留着以糯米為主食的傳統。
再說中國南方和中南半島的地區,以及雲貴地區的侗族,都喜歡用明火焙烤糯米,或者舂成年糕,當做主食食用。
最開始中原地區大量種植水稻,其原因是容易栽培,幾乎不用管理,在田裡注水後就能防止大量病蟲害;加上脫殼後不用淹沒,直接蒸熟就可食用,味道松軟滑口,還有天然的茉莉香味,一度成為中原人民的最愛。
随着水稻向江南的推移,江南量産的糯米稻子卻反向地征服了中原民衆的飲食結構。糯米比一般稻米更加可口,軟糯,香甜。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原環境非常适合種植糯稻,糯稻一躍成了中原餐桌上的主食。
好景不長,黃河流域的氣候往着幹旱的方向發展,随着中原氣候的轉旱,降雨量減少,河流湖泊也開始枯竭,中原地區對喜歡濕潤環境的稻米生長越來越不友好。
尤其是人工培育的糯稻,生長條件變得更加苛刻,産量急遽下降,相比起半野生、耐旱的水稻,這種種群的就沒有生存優勢,也逐漸退出了中原餐桌的舞台。
從主食變為點心,人們喜愛不已
現在我們能夠吃到的糯米食物,大部分産自南方地區,也被稱為“江米”。
這種軟軟糯糯的食材,經過加工後,可以揉捏成為不同的花樣,加上糖粉,芝麻、花生等堅果,味道更佳。
在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回憶開封的城裡各式各樣的小麥面粉制成的點心,種類十分繁多,但是提到的糯米食品隻有粽子、社糕、糍團、團子數種。在北宋時期,,京城在北京,糯米點心不是很流行。 而南宋首都遷到臨安(杭州),元老的記錄中,有關糯米的點心,可謂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其中有豐糖糕、乳糕、鏡面糕、重陽糕、棗糕、拍花糕、糖蜜糕、裹蒸粽子、栗粽、巧粽、金铤裹蒸茭粽、蒸糍、元子、湯團……達到數十種之多。
從曆史階段看,南北飲食差異,也造就了不同的人文性格。這些糯米做出來的點心,不僅花樣繁多,小巧精緻,吃法也講究。尤其是粽子,成了端午必備佳品。
糯米成為小食,退出主食餐桌還有種說法是吃多了難以消化,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其實,事情的真相是——糯米相對于普通大米,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速度其實更快才對。原因也很簡單,糯米澱粉為支鍊澱粉,形狀就像那樹枝一樣。 澱粉在體内消化,靠的是澱粉酶,澱粉酶能像剪刀一樣把澱粉剪斷,再經過麥芽糖酶和糊精酶的進一步消化,變為葡萄糖被人體吸收。整個消化過程在口腔和腸道内進行。
支鍊澱粉樹枝狀的結構,造成了它可以被澱粉酶多方位消化,因為「可以剪」的地方比普通大米的直鍊澱粉多很多。
大米的直鍊澱粉隻能從兩邊開始消化,支鍊澱粉就可以從四面八方同時消化。最終如果要比較剪成小分子的速度,那支鍊澱粉一定會完勝。
用行話說就是:支鍊澱粉中澱粉酶結合位點更多,所以消化效率更高。所以,糯米吃進體内後,往往能夠非常快速地被消化吸收,轉化為我們的血糖。
反過來,這也說明了另一個事實:糯米是名副其實的高 GI(升糖指數)食物,其實并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所以,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或者是潛在的胰島素抵抗者,那就不要吃太多糯米啦。
人們之所以覺得吃多了糯米不消化,是因為糯米粘性大,進入食道以及胃部後,依然是整塊的結構存在,不像其他食物是遊離狀态或者堆積狀态,總覺得有一塊地方堵得慌。
加上高GI的食物能夠讓人立馬産生飽腹感,大腦不停告訴你,已經吃飽了。實際上沒過幾個時辰,又感覺餓了,這就是高GI食品造成了假象。
糯米另外一個奇效,說起來也是有點道理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有着陰陽的區分。而糯米,也被看作驅邪的東西。
一方面,糯米自古就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之一,在古代一個人有錢與否就是看良田有多少,所以它代表福氣,代表吉祥,這個吉利的特性和氣場,又正是邪氣所忌諱的。
另一方面,加上民間老人都認為糯米帶有很強的粘性,粘性的東西本身就帶有吸附性,它會吸附不良的磁場,例如病毒或者邪氣等等,所以認為糯米有辟邪的效用。
雖然我們現在反對迷信,但是中國人民把食材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足以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人們思想的豐富多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