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認為月經不調主要是體内氣血紊亂所導緻,要想調理月經,就得從氣血根源入手。但事實上,導緻月經不調的病因有很多,其中有一類也很典型且常見,那就是痰濕引起的月經不調。
這一類月經不調,如果隻是單純地調理氣血,而沒有從根源祛除痰濕,往往很難擺脫該病症的困擾。
此前來診的不少患者就是如此,比如24歲的周女士,月經不調已經一年多,曾服用過調理氣血的中藥,也服用過炔雌醇環丙孕酮片等治療,然而月經周期仍未規律,時而淋漓不盡,時而月經推遲至40多日一行。曾到當地醫院就診檢查,檢查報告提示子宮内膜增厚(20mm)。西醫診斷為:月經不調。
來診時周女士自述帶下量多,身體困倦,經常感到腰酸。經量适中,色紅,偶而有血塊,輕微下腹痛。舌象可見舌淡紅,苔白膩;形體肥胖,身高160cm,體重80kg。根據其症狀、舌象等,中醫診斷為月經後期,辨證為痰濕瘀滞證。
為什麼痰濕會導緻月經不調呢?
實際上,痰濕瘀滞是導緻月經不調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一類尤其以肥胖者多見。
中醫認為,肥胖之人多痰多濕,痰濕壅滞,體内的氣血運行受阻,即可導緻經期錯後,或者經閉不行。而責其原因,多因脾氣不足,運化失常引起。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人體的水濕,主要是由脾來運化轉輸的,脾就好比街道垃圾運輸車,定期把街道的垃圾清理走,使街道保持幹淨。如果脾虛運化功能失常,長此以往,就會導緻水濕停滞,化生痰濕,痰濕阻礙體内正常氣血的運行,就會導緻月經不調。
另一方面,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通過運化吃進去的食物,從而促進經血的生成。因此,脾主統血,脾氣虧虛,則經血排放異常。脾失健運,氣血不足,可見月經量少。脾氣不足,脾失統血,可見月經量多或崩漏,也可見于月經先期。
正如《婦科玉尺·月經篇》中所講“月經不調有三,一脾虛,二沖任損傷,三痰脂凝塞。”《陳素庵婦科補解·調經門》中也有記載“經水不通,有屬積痰”,明确指出痰濕可導緻月經不調的發生。
上面所講到的案例,周女士形體肥胖,伴有身體困倦,腰酸,而結合其舌象,可知其月經不調為痰濕瘀滞所引起。而且,月經來時偶而見血塊伴腹痛,可見實際為夾雜血瘀的征象。
那麼應該如何調理呢?
燥濕化痰,活血調經,改善月經不調!樂啟生中醫團隊指出,在分析月經周期中某一時期的病理特點時,必須要有整體觀念,因為某一時期的病理或整體陰陽消長轉化與升降浮沉運動失調,既有其自身的病理特點,又離不開整體性病變。因此,調理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女性生理周期性的變化,還需要注意到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也就是要以辨證的結果為主要選方遣藥的根據。
正如痰濕所導緻的月經不調,治療不能一味補養氣血,或理氣活血,還要注意健脾和胃、化痰祛濕,根源上祛除病因。
針對周女士的情況,予以蒼附導痰丸加減。
拟方:川牛膝、懷牛膝、益母草、蒼術、香附、枳殼、茯苓、澤蘭、炒白芍、莪術、鹿角霜、絲瓜絡、當歸、失笑散、陳皮、法半夏、川芎、生甘草;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服上方後,周女士複診,自述疲憊感稍有緩解,月經淋漓不淨16日,初起時量少色深,後量逐漸增多,色鮮紅,經行腰酸。調整組方,以蒼附導痰丸合二至丸加減。
拟方:墨旱蓮、女貞子、川牛膝、懷牛膝、蒼術、香附、枳殼、茯苓、山藥、桑椹、敗醬草、薏苡仁、陳皮、法半夏、川芎、連翹、川楝子;7劑,水煎分早晚服。
此後以上方随證加減組方,規律服藥3個月,周女士自述月經規律而至,複查婦科B超示:子宮内膜增厚(17mm)。
中醫常講“急則治其标,緩則治其本”,針對不同的情況,實際用藥側重點也不同,因此,一人一方是标本兼治的前提。
周女士來診時月經40日仍未至,所以應先治其标,再緩其本,以燥濕化痰,活血調經為基本治療大法,首診方以蒼附導痰丸化裁,選用蒼術、膽南星、陳皮、茯苓等燥濕強勁藥物配合香附、枳殼行氣下痰,使全方共奏燥濕化痰、行氣健脾之功。并且配伍當歸、失笑散、益母草、澤蘭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鹿角霜溫補腎陽,莪術、川芎行氣止痛。
二診時患者症狀有所緩解,但由于其經行腰酸,初起量少色淡,辨證為肝腎不足之象,故佐以二至丸補腎養肝,緩圖其本,後随證加減,但仍以蒼附導痰丸為主方。治療3個月後,患者月經規律而至。
以上相關内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證指導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