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日常教學中如何做到作業分層設計

日常教學中如何做到作業分層設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9:14:32

日常教學中如何做到作業分層設計(用心讓作業的設計有趣有益)1

【導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是學生練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能力、掌握學習策略, 進而形成學科思想方法的重要保證,是教師診斷和反饋學生學習狀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的途徑之一。

【背景】縱觀我們的教學現狀,之所以作業負擔重,主要是我們的老師觀念陳舊,缺乏“備題”意識,沒對作業進行精心設計,往往采取“遍地開花”的方法,或者不改進作業布置方式,隻是一味注重讓學生刷題、練題、做題。考慮最多的是:如果這道題沒有讓孩子做,考試遇到了怎麼辦?這樣的思想落實到我們的作業中,就難免會出現重複、機械作業的存在,也因此降低了課堂教學的實效,影響了作業的功能和價值。

【思考】立德樹人理念下,“雙減”政策聚焦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依據。“雙減”落地,對作業時長做出明确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作業,其他年級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計控制在一小時以内。我們都知道:減少作業時間,不隻是在“量”上做簡單的“減法”,而應該在“質”上求“變化”。教師要從作業形式、内容、評價等方面進行有效探索,以确保“量”少“質”不變。到底怎樣做才有效?(以語文為例)

日常教學中如何做到作業分層設計(用心讓作業的設計有趣有益)2

一、萬丈高樓平地起——重視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學生們學業落後主要原因是沒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裡,達到牢記終生的程度。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今天,在雙減落地的當下,基礎知識,有被打入冷宮的危險。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雙減之下,避免機械重複式的作業,并不是不要基礎,不要鞏固。設計基礎作業時,既要形式多樣,又要讓知識用起來,活起來。

如:《白鹭》一課,可以這樣設計作業:抄寫詞語,試着用“精巧、悠然、适宜、恩惠、嫌棄、白鶴 ” 中兩個以上詞語寫一寫白鹭給你留下的印象。這樣,通過抄寫,識記詞語,落實寫字目标,積累詞語。用詞語寫一寫白鹭給你留下的印象,既建立起詞語之間的聯系,又讓詞語用起來就具有了生命力,更做到了與課文内容相關聯。

又如《天地人》中“天”的作業設計: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帶有“天”字的詞語還有哪些?和時間有關的“天”:(昨天)( )( )……和季節有關的“天”:(春天)( )( )……和氣象有關的“天”:(陰天)( )( )……和空間有關的“天”:(天空)( )( )……和( )有關的“天”:( )( )( )……這樣的擴詞練習,促進學生聯系實際,積極思考,着力系統,引導分類,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激活了學生生活經驗影響和閱讀儲備,

不僅利于學生記憶、理解、應用,還發展學生分析、評價、創造

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向“高階思維”。

日常教學中如何做到作業分層設計(用心讓作業的設計有趣有益)3

二、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分層設計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分層設計作業,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在作業中獲得成就感,受到鼓舞,體驗到收獲的樂趣。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要給學生提供可依據自己的實際進行選擇,并且都能從中獲得成就感的作業内容。

學習了《古人談讀書》一課,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能夠背誦課文即可。一部分學生既要背誦課文,也要為自己設計書簽選擇名言,或寫一句激勵自己讀書的話。還鼓勵一部分同學們設計書簽圖案、寫上名言,做成屬于自己的書簽。

日常教學中如何做到作業分層設計(用心讓作業的設計有趣有益)4

再如一年級下冊《端午粽》一課有一位老師這樣設計

一星:編兒歌,記偏旁。仿照老師編的“立字旁”兒歌,編一句與“米字旁”有關的兒歌。立字旁,短又瘦,橫變提,記心裡。

二星:學詞語,用詞語。面對餐桌上的美食,請用上今天所學的詞語: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描述食物的樣子。再嘗一嘗,說說味道和自己品嘗美食後的心情。

三星:包棕子,學表達。 跟長輩學包粽子,一邊做,一邊說:自己用的什麼材料,是怎麼包的?

四星:做“粽子代言人”。假如你是一個粽子,該怎麼向别人介紹自己呢?溫馨提示:可以說說自己的樣子,用什麼做的、味道、來曆等。

這一分層作業采用了星号分層的方式,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水平選擇性完成,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最大限度地顧及每個層次的學生發展。

日常教學中如何做到作業分層設計(用心讓作業的設計有趣有益)5

三、萬紫千紅總是春——形式多樣

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 努力構建課内外聯系、校内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小學語文課本的内容雖然豐富,但知識畢竟有限。課内需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鞏固、應用、深 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淡化學科之間的界限,盡可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盡可能地綜合學習并有效運用知識,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例如:低年級我們布置讓學生看牌匾識字、尋找各種包裝盒識字,給詩配畫,把故事講給朋友聽,這些實踐性很強的作業,都有遊戲的成分。遊戲成分,對教學過程有很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說:作業帶有遊戲的性質,這種遊戲裡鮮明地表現出自我教育、自我檢查的成分。

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作業如:

“查找式作業”,統編版小學語文三下第7單元《熊貓》,不會查找資料怎麼行?關鍵在于,海量信息要學會提取。

“觀察式作業”,統編教材三下第二單元《我的植物朋友》可改為“植物觀察日記”,培養學生持續觀察的習慣以及精準描寫的能力。

“表演式作業”,統編教材中童話、神話故事那麼多,教師可放手讓孩子們定角色,做編導,制作道具,自排自演“課本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表演能力、視象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以及互相的精神等都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操作式作業”,學完《草船借箭》這樣的課文後,請學生根據課文内容畫出諸葛亮排兵布陣以及草船受箭示意圖,通過動手“畫圖”,是學生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調查式作業”,調查性作業不一定要長篇大論,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可長可短,重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增加思考意識和責任感。

“研究性作業”,研究一首古詩,思考“滿園春色,為什麼隻寫紅杏一枝?”;研究一位詩人,思考“他的詩歌風格變化和他的經曆有什麼關系?”;研究秋天的一片落葉,思考“為什麼落葉總是背朝上?”另外,多設計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内合作、交流發展能力,讓小組洋溢着鑽研、好學的精神……

日常教學中如何做到作業分層設計(用心讓作業的設計有趣有益)6

四、不畏浮雲遮望眼——單元設計

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應立足年級教學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水平、發展需求以及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研讀單元導語,明确單元的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解讀課文的思想内容和語言表達,分析課後練習的内涵屬性,依據單元教學目标和任務要求,整體設計單元作業。既要考慮課時作業之間的内在聯系,也要考慮到單元與單元作業的聯系;還要關注認知、理解、應用、綜合等不同能力層級以及不同難度的作業比例;合理設置客觀題、主觀題的比例。

總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雙減”政策提出的大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将“減負提質”落地生根,需要我們從學科本質出發,從學生發展出發,在“亂花漸欲迷人”中,保持冷靜思考,讓孩子們有時間體驗生活、強健體魄,有機會仰望星空,有興趣動手實踐,有勇氣表達自我,快樂健康成長,讓每一位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成為最亮的星,使教育回歸立德樹人初心。(趙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