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本書,中外文學界有很高的評價,如: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他(菲茨傑拉德)最好的小說,該書敏銳地抓住了當代社會生活的主題,并以象征手法展現了“美國夢”傳奇之下的嘲諷及悲怅。
——《牛津美國文學詞典》
一本奇特的書,一個神秘而光輝閃耀的故事。他寫得很美——他風格如此,因為他落筆自然,對形式的把握臻于極緻。
——《紐約時報書評》
我個人是因為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裡面多次提到這本書,所以就買來讀。大家都愛看的偶像劇《杉杉來了》裡面也有提到這本書。
剛剛讀完,趁着記憶尚存,就淺顯的談幾句。簡單來說,這本書是結合美國20世紀20年代當時的社會形态和時代特征所叙寫的一個揭露人性、批判現實,并具有強烈諷刺意義的故事,裡面涉及到當時的曆史背景,也涉及到所謂的“愛情”、“友情”、“親情”,之所以加引号,是因為我覺得并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友情或親情。
比如:蓋茨比從一貧如洗到坐擁豪宅想要用更多的物質去赢得黛熙的愛,另一邊的黛熙卻舍愛而去求财富留在湯姆身邊,湯姆雖家境殷實且娶得如花美眷卻依舊尋花問柳,看似富裕但某些做派又實則吝啬之極。是不是很矛盾?
再者,每逢周末,蓋茨比家中歌舞升平,餘音繞梁,高朋滿座,看似都算是蓋茨比所謂的好友,然而當蓋茨比死于非命的時候,參加葬禮的卻屈指可數。是不是很諷刺?
尼克·卡拉威和黛熙·布坎南算是表兄妹,老話常說幫理不幫親,但是生活中倒是太多人幫親不幫理了。謹慎理性的尼克顯然屬于前者,當他看到黛熙的虛榮、自私和對金錢無止境的欲望後,盡管有份親情在,但毅然選擇了站在蓋茨比(光明、正直、無私)這邊。
或許,這裡面教給我們最簡單的道理就是用真心意、真性情去對人對己吧。不用吹噓你的朋友遍布大江南北,隻說願意真心待你的有幾何。
另外作者在書中隐晦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更好的生活”是否僅僅是指擁有更多的物質享受?所謂上流社會的生活是否值得向往?顯然,作者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就是說所謂的物質或金錢并不能讓人幸福,其實故事裡面也恰恰反映了這一點。
黛熙和年少有為、家族富可敵國的湯姆生活在一起,然而他們并不幸福,是因為金錢讓他們在一起,所以中間也差一點因為蓋茨比這個财富大亨的出現将他們分離。可見,隻有錢沒有愛的關系是不長久的,那麼反之,有些人會說沒有物質作為保障,誰會和你談愛啊?
對啊,這是現代社會最真實不過的寫照了,因此,隻有愛沒有錢的狀态也是岌岌可危的。所以這恰恰反映出,我們人太貪婪了,我們既要追求物質層面的錢,又要追求精神層面的愛(此處的愛泛指大愛,不局限于愛情中的愛,也包括對友人對親人對動植物等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可不是累嘛。
在這裡想說,如果生活回饋給你的還不夠多,那就大方勇敢的付出和舍予吧,試想你都不夠愛别人如何能讓人更愛你?
最後,寫點題外話。寫着寫着想起小豐老師常說的幾句話:讀書一定要自己讀,不能讓别人代替;讀書就是讀世界,讀書就是讀自己;非體悟不可得。
所以,盡管我吧啦吧啦寫了好多字,這也隻是我最粗淺的看法和認識,你們看了也并不了解書中到底寫了什麼東西,因此隻有讀過的人才了解書中每個字的妙處。
突然覺得,對于一本好書、一個好故事或一個好東西,你喜愛它,但對于它的喜歡又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但就是想把它推薦給别人,這就算喜愛的最高境界,也足以證明它存在的價值了吧。
附上經典名句給大家。
我們奮力前行,卻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過去。
如果打算愛一個人,你要想清楚,是否願意為了他,放棄如上帝般自由的心靈,從此心甘情願有了羁絆。
愛情這東西,既不決定于你或者對方的自身條件,也并不取決于雙方天性匹配,愛情的關鍵在于時間,在于時機,你何時靠近她的身邊,何時走進她的心裡,何時滿足對方對于愛情的需要,太早或者太晚了都不行。說到底,愛情就是輪盤賭。
——[美]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