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困難挑戰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我們都要以奮鬥者的姿态一往無前。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正在開展的“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征稿活動,就是為了提振全系統幹部職工的信心,培育自然資源文化,更好的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從6月15日起,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紅網張家界站開設《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專欄,以促進這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28日訊(桑植縣自然資源局 李銳)
記憶中的土地
童年時代,跟随父親在縣城生活,隻有等到學校放暑假、寒假才能回到老家,回到爺爺和媽媽的身邊。那時,我的老家不通公路,需要走上一段崎岖的小路。跟着媽媽的腳步,見到的土地上到處是蔥茏的樹木,綠油油的稻田,小狗守護家園,牛羊在山坡吃草,人們的房子都在綠樹掩映中,真是歌中唱的“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那時候我家有種油菜的地,種玉米的地,種菜的地、還有種稻谷的水田,還有自留山等。每當假期回到農村,就想體驗一回“農民伯伯”生活的日子,每天跟在爺爺的屁股後面,看着他們開山種地,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流浃背的情形,心裡真難受。但看到種下的莊稼一天一天長大結實,心中又有一種自豪感。覺到能生長出這麼好吃的東西來,土地是多麼的重要,一定要珍惜土地。這就是我記憶中的土地。
開始與土地打交道
随着時間的推移,1995年3月,我參加了工作,真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好玩但枯燥無味。直到1996年,我到縣計委信息中心工作後,開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向前輩們學習國家的方針政策。看他們審批工業、農業、交通等建設項目時,都跟土地有關,需提交國土部門的用地審查意見。那時心中時刻在想:土地有那麼重要嗎?
2003年下半年,迎來我人生的第一次轉折,局黨組要我從事有關項目的審批工作,開始接觸審批與國土有關的項目,也感受到了國家的土地政策。由于工作的關系,我有時也會到鄉下參與項目驗收,路經之處所看到的,有不少都是在農田上直接修建了房子,這麼好的土地就沒了,我的心痛了。沒有了土地,他們以後吃什麼,他們的後代呢?當再有項目放在桌上時,我再也沒有了先前的沖動,認真研讀起項目的可行性報告,拿筆的手也不再那麼輕松了,感覺有千斤重。土地是我們的生存之本,一定要守護住土地。
2016年8月,縣政府成立桑植縣老區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我擔任公司的副總經理,直接參與縣農村綜合服務平台、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縣農村基礎扶貧建設等與土地有關項目的審批工作,跟國土部門打交道越來越多,從測繪隊到地籍股、信息中心、地環站、執法大隊、用地股等股室,都混得很熟。不知不覺一晃就是三年,當拿到一份份用地批文,心裡是多麼的激動和高興,真是來之不易。通過這幾年和國土部門的深入交往,讓我了解了項目審批程序,一環扣一環,還要一級一級的審批,不知他們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辛酸,真的不容易,也從中看到了國家對于土地的重視程度。衆所周知,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水稻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展超級稻,提高産量,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都還是沒有減弱對土地的保護程度,始終保持18億畝的土地紅線斷不可破。我國農民用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土地是我們的生存之本。
真正融入土地事業
今年7月,我調入桑植縣自然資源局工作,成為一名真正的自然資源人.守護自然資源成了我不可推卸的職責,也真正感受到了從事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快節奏。7月20日,組織部門開了調令,正式調入自然資源監察大隊,本想着先讓自己緩一緩,8月初再正式上崗,然而當天下午就接到與大隊人員見面的通知;7月21日,與楊大隊長進行工作交接,正式進入工作狀态;7月22日,市執法支隊龔科長帶隊檢查安全生産工作,陪他去了利福塔、空殼樹等幾個鄉鎮巡查;7月23日,市執法支隊郭支隊長一行四人來桑植縣局檢查、督導執法工作,我需要進行工作彙報;7月24日,初步理了一下大隊的工作職責,熟悉日常工作,以為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在家理理思路。但計劃遠遠趕不上變化。快下班的時候,接到市局通知,參加市違建别墅問題清查整治專項行動部際協調機制聯合調研核查工作座談會,馬上準備彙報材料,武漢督察局主持的會議馬虎不得;7月25日,與分管副縣長、局領導一同前往市局參加了會議。這就是目前的工作常态,每天開展與自然資源有關的工作,繁忙且緊迫。深有感觸:時間過得太快,活幹的累!
面對新的工作崗位,要以一個新的起點,一種新的姿态、新的境界,早日進入新的角色。我一定會認真學習自然資源領域内的法律法規,一定要明白職務就是職責,責任重于泰山。依法監管,依法保護,依法審批,讓桑植縣自然資源工作在高科技手段的幫助下煥發出新的光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