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大多數古城不一樣,麗江是沒有城牆的。
《吳越春秋》載:“鲧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在我國幾千年曆史的發展中,城牆一直是作為一種防禦設施而存在的,它能夠起到保護君王、守護百姓的作用。
所以,一般在建一座城的時候,築造城牆乃是必然之事。
但是麗江為什麼沒有城牆呢?
看一下麗江古城所在的地理位置,或許就能夠明白了。
麗江古城建在一處海拔2400多米高的平壩上,三面環山,一面開闊,天然的屏障把古城保護起來,根本不需要建城牆。
相傳古城在選址時,本來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在現今麗江古城所在位置的東北部,那裡夾在兩山之間,地勢比較平坦,建城耗費的資财也少。
另一處就是現在的位置,被獅子山、象山和金虹山圍起來,天然屏障保護着。
當時執政的土司阿良阿胡,在兩種方案之間遊移不定。
後來偶然一次它登上獅子山,登高遠眺時,發現了後一個建城方案的優勢,于是便立馬決定在現如今的位置建城。
其實,執掌麗江的木府土司,也不是沒動過給麗江建城牆的念頭。
明萬曆年間,木府土司木增積累了大量财富,有一次,在去向朝廷進貢時,被京城巍峨壯觀的古城牆震驚到,于是萌生了在麗江建城牆的想法。
不久,建城牆的消息在麗江流傳。
修城牆,就需要開山砸石,砍伐森林,這樣便會加重對大自然的破壞。
要知道,麗江人是有自然神崇拜的,在他們的觀念裡,為了虛榮而做出對自然過度索取的行為,是十分不理智、不可取的。
為了避免因為過度貪婪而受到大自然的報複,大夥找到了一位長者,前往木府解決這事。
長者來到木府,話不多說,在木增土司面前提筆寫下一個“困”字,寓意修了城牆以後,木氏家族就被困住了。
看着眼前的字,木增土司若有所思,随後下令重賞長者,并且就此放棄了修築城牆的想法。
在其後幾百年間,麗江都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
得益于沒有城牆,馬幫商隊可以通過各個方向彙聚古城,極大地方便了貨物流通,人們用古老的智慧,留住了一片青山綠水的家園,同時,也沒耽誤古城的發展。
道法自然、順勢而為的建城理念,讓麗江古城與山水完美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傳統建城史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如今,每年都有五千多萬的遊客來到麗江,為古城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和發展活力。
編輯 | 王琳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