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其一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首描寫浪漫愛情的民歌,一語雙關,将天氣陰晴的晴,化用諧音有情,堪稱絕妙。《竹枝詞》是古老的民歌,常以鼓和短笛伴奏。古代四川地區的人們,喜歡載歌載舞,喜歡賽歌,優勝者歌唱得又多又好,廣受好評。
劉禹錫在夔州任刺史期間,在當地民歌曲譜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創作出新的《竹枝詞》,通俗易懂、清新活潑接地氣。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詩人以少女的角度起筆,開篇既寫出夔州的秀麗景色,江水滔滔,望不到邊際。岸邊,楊柳依依,一片翠綠。白居易在詩中說,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天的江水,生機盎然,與楊柳相映成趣,構成一幅春江美景圖。
春天,最容易觸景生情、傷春感懷。這首民歌,節奏明快,充滿活潑的氣息。在岸邊看風景的少女,會有什麼浪漫的故事呢?接下來的情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緣分就是如此奇妙,少女在江邊欣賞風景,漫無目的,而船上的年輕人恰好經過,無意中看了一眼,便記在心裡,或許這是冥冥中注定的相遇呢。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是岸邊少女聽到的風景,你看,詩人從視覺和聽覺入手寫作,讓這首詩歌頓時充滿立體感、畫面感。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江面上,遠遠傳來美妙的歌聲,歌聲出自一個年輕的男子。雖然少女看不清他的面容,但是從他站立在船頭的修長身影,可以猜出,其長相必定不俗。
春風拂面,暖意融融。江邊的少女沉醉在這歌聲裡,她的心裡早已泛起陣陣漣漪,含羞帶怯地看着船上的年輕人,臉上泛起紅暈。她對眼前的小夥子動了心,卻不知,自己的心事,對方怎麼可能猜到呢?要是知道了,他可會珍惜?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一語雙關,詩人将少女矛盾微妙的感情刻畫得生動形象。小夥子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從他的歌聲可以聽出來,他對于邂逅的江邊少女,心有好感。《詩經》早有描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此娴靜美好的少女,肯定會觸動年輕人的心弦。
少女猜不出小夥子的心,就像這陰晴不定的天氣,東邊的天空太陽高照,西邊卻下着雨。你說是晴天吧,雨滴下個不停;你說是陰天,卻又有陽光灑落。以“晴”寓“情”,含蓄新穎,非常适合詩中女子含羞帶怯的心态。
那麼,船上的小夥子,是什麼心思呢?說他無情,卻悄悄在歌聲裡傳遞着愛意;說他有情,卻不肯停下船槳,與江邊姑娘訴說情思。朦胧美好的情感,少女忐忑不安的心思,躍然紙上。
這首竹枝詞,以雙關諧音委婉地表達内心的情感,自然清新,朗朗上口,非常符合民歌的特點,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成為經典名句。
劉禹錫,字夢得,在唐代中晚期的詩壇,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出身于書香世家,據說是漢代中山靖王的後裔。他自幼酷愛學習,當時著名的詩僧皎然,曾指點他的詩詞。在他十九歲的時候,便已被洛陽、長安的上流社會所認可。
二十一歲的劉禹錫,與柳宗元同時參加科舉考試,二人為同榜進士及第。在他二十三歲那年,考取吏部的士科,後來成為太子校書,主要負責查校、勘正太子官署的典籍。他上任不久,因為有親人去世居家守孝。
在劉禹錫三十三歲那年,順宗即位,曾為太子侍讀的王叔文、王伾,得到新皇上的信任,二人被委以重任,立志改革,興利除弊。劉禹錫命運的轉折點,便在這段時期。王叔文欣賞他的才華,于是讓其擔任重要職務。劉禹錫曾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等職務,這可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要職,根據曆史資料顯示,唐代的判度支案,其權極重,和鹽鐵使、戶部尚書合稱為三司。可見王叔文對他的重視程度。
和劉禹錫同時受到重用的,還有柳宗元,史稱二王劉柳。他們四人的革新,初見成效,但是因為觸犯了權貴的利益,受到他們的聯合抵制。順宗被迫讓位,王叔文被賜死,王丕被貶谪後不久即因病去世。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被貶職,官職越來越低,從遠州刺史降為遠州司馬。八人同時被貶為司馬一職,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八司馬事件。
隻有了解劉禹錫被貶的原因,才能對他的詩詞有更深入的理解。他的第二首竹枝詞,寫出自對家鄉的思念,客居他鄉的落寞感,流露于字裡行間。與第一首竹枝詞的活潑明快形成鮮明的對比。
竹枝詞 其二 劉禹錫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纥那披綠羅。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詩人開門見山指出,巴蜀地區雨水多,自然引出後面的思鄉情。楚水為水名,泛指古代楚地的江河湖泊。巴山,即大巴山,指巴蜀地區。李商隐曾在詩中說,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由此可見蜀地秋雨之多。李商隐感歎,何時才能與朋友再見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遠離故鄉的劉禹錫,也會在陰雨連綿時情不自禁地想家。回首往事,劉禹錫不禁感慨萬分。此時,他的好友王叔文,已去世多年。昔日同朝為官的好友柳宗元,如今各自天涯。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
“巴人能唱本鄉歌”,巴人,指古巴州人。其所唱的詩人家鄉的民歌婉轉動聽,細雨連綿,給人增添幾分憂愁,而悠揚的歌聲更容易讓人觸景生情。人在他鄉聽到熟悉的鄉音,最為感動。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纥那披綠羅”。北客,即詩人自己。詩人以北方的客人自比,風光秀麗的巴蜀之地,不過是自己旅居之所,始終沒有歸屬感。纥那曲原為民歌的曲調,踏曲,是唱歌的方式,歌者手牽着手,雙腳踏地作為唱歌的節奏。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汪倫踏歌送别的場景,與劉禹錫詩中所寫頗為相似。
綠羅,有多種解釋,綠色的绮羅,水中綠色的波紋,荔枝的别稱,想來各有道理,後世對于劉禹錫詩詞的解釋,不一而足。對于讀者來說,不必計較個别詞語的含義,了解這首詩詞足矣。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古往今來,鄉愁是永恒的主題。暮色裡,遠望煙波浩渺的長江水,回首千裡外的家鄉,任誰也會惆怅感懷。
劉禹錫浮想聯翩,他看着綠盈盈的江水,沉思不已,以至于産生一種幻覺,仿佛看到家鄉的親人好友,身披綠色的绮羅飄帶,迎風起舞,歡迎自己回家。
雅俗共賞,才是詩詞的根本。劉禹錫從當地民歌中尋找靈感,将民間歌曲融入詩詞,拓寬了詩詞創作的風格,在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