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北京的衆多美食裡,
有一些比較“有個性”,
像什麼豆汁兒、鹵煮火燒、芥末墩兒...
吃不慣它們的人,
還給它們起了個外号叫“怪味”小吃。
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
之所以說它們“有個性”,是“怪味”小吃,
或多或少還是因為
它們本身有一些大衆不能接受的地方~
今兒個,
就來和您聊聊
那些年,經常被網友吐槽的“怪味”小吃。
01
芥 末 墩 兒
您别說這芥末墩兒的口味是有些奇特,以白菜和芥末為主要原料,不愛吃芥末的人是真心接受不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芥末墩兒的魅力不就在于這股“沖勁兒”麼,一小口就能讓人渾身通透,在愛吃它的人面前,可是連湯都不能錯過,芥茉鑽鼻,這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啊。
過去一到冬天,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過冬的吃食,這其中做的最多的還要說是芥末墩兒了,為的是以防斷頓,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大油大肉吃多了,得換換口味。不過現在也少見還有人在家做它了。
02
豆 汁 兒
提起北京小吃,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豆汁兒。
(圖片來自大衆點評:太湖上的一艘小船)
經常有人問小編:“你們北京人是不是都愛喝豆汁兒啊”,還真不是!就跟四川人也不是都能吃辣一樣,我有個同事,地道的北京人,豆汁兒一口都咽不下去。
(圖片來自大衆點評:精明小叮當)
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馊腐的怪味。二在燙,隻能吸溜吸溜的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鹹菜的辣,辣得舌尖發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後是滿頭大汗。我小時候在夏天喝豆汁兒,是先脫光脊梁,然後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選自梁實秋《雅舍談吃》
愛喝它的人,買豆汁兒,都是提着大可樂瓶(大桶)去打,不愛喝它的人,聞一下,就要逃之夭夭了。
03
姜汁排 叉
姜汁排叉,又叫姜絲排叉。不愛吃姜的朋友,怕是聽名字就覺得頭疼吧?
但您不要因為它的名字和姜味就止步于此了,自古就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和“生姜治百病”的說法,所以适當的吃點姜,對身體是極好的。所以啊,下次再瞅見有賣姜絲排叉的店,不妨買來嘗嘗~
(圖片來自:不要吃啦不要吃啦)
04
麻 豆 腐
麻豆腐也是咱北京的特色,早在明代就出現了,由于所用的羊油膻味重,一些人接受不了,但也有不少好這口的人。您去稍微講究的店點麻豆腐,服務員一定會問上您一句:“您要羊油還是素油”,羊油必須羊油!
05
鹵 煮 火 燒
北京愛吃下水,以鹵煮火燒、爆肚、炒肝兒組成的鐵三角最為有名。接着,咱就來聊聊這裡面最讓外地朋友接受不了的鹵煮火燒、
腥臭味,咽不下去,這是網上對鹵煮火燒最多的評價。可對愛吃這口兒的北京人來說,吸足了湯汁的豬肺,有嚼頭的豬腸...要不是怕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一天三頓全吃鹵煮都沒問題。
06
炒 肝兒
也許是因為有豬腸的緣故,炒肝兒也不被所有人接受。盡管如此!肝香腸肥、蒜香撲鼻的它仍然在很多食客心裡占據一席之地。像我,每次至少兩碗起!
“再給我來二兩包子吧”
07
王 緻 和 臭 豆 腐
在北京說起臭豆腐,首先想到的就是王緻和。把它抹在剛炸好的炸饅頭片兒、窩頭片兒上,咬上一口,那真是給個皇上都不換!拿它來當面條的澆頭,就更妙不可言了!
在好多人心裡王緻和臭豆腐和鲱魚罐頭沒兩樣,都别說吃,一打開蓋,就能熏走不少人。
這幾樣“怪味小吃”,都是您的最愛麼?
有您不愛吃的麼?
資料來源:@北京四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