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8:56:43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1

來源:本文轉載自青塔人才,已獲得授權

不久前,西南大學人力資源部發布《關于對2021年超期在站博士後人員做退站處理的公告》,對28名博士後進行退站處理

這批博士後之所以遭到退站處理,是因為他們的在站時間超過了6年。

而對于博士後的在站期限,國家有着相應的規定。

人社部與全國博後管委會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的意見>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站時間一般為2年,根據項目需要可在2-4年内靈活确定;對進站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應當根據項目資助期限和承擔的任務及時調整在站時間,最長不超過6年。”(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以查閱本文件)

于是就有了學校這份退站處理。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2

博士畢業已實屬不易,為什麼還有人冒着被清退的風險去做博後?

博士後的“學曆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博士畢業生數量為6.6萬人,普通高校作為不少博士的就業意向,每年新吸納的研究生人群大約為3-4萬人。

這意味着每年都會有兩萬以上的博士畢業生最終與高校無緣;而那些一隻腳邁過高校門檻的博士們,還需要經過激烈的競争才能夠留任。

競争者越來越多,部分高校開始提高門檻——要求博士後經曆。而衆多博士面對着這一逐漸擡高的門檻,也不得不加入博士後的行列,“曲線救國”跨過高校門檻

雖然說博士後并不是一個“學曆”、普羅大衆也分不清楚究竟是“讀博後”還是“做博後”......

這樣的現象體現出了目前國内高校對于博士後的角色與身份認同的模糊,博士後的身份遊離在學生(主要指研究生)、教師、科學研究人員、科研助理之間。

事實上如今的博士後似乎有一種成為半個“學曆”的趨勢,而且在高校人才的引進、晉升以及與待遇相關的問題上扮演着一個微妙的角色。

部分高校在招聘新人時僅在已經出站的博士後之中選拔;還有一些地方在人才引進補貼方面對博士後有着比較大的傾斜,比如杭州市為出站留杭的博士後人才給予40萬元的人才補貼,沒有博士後經曆的人才能獲得的補貼金額僅有前者的1/4

如此看來,一段博士後經曆盡管不是必要的,但是可以為人才今後的發展産生相當深遠的影響。

博士後,變出花樣

從名義上講,博士後并不在高校的“編制序列”中,“博士後”不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存在

但高校吸納博士後,不僅可以為學校引來大量科研人才,同樣也讓人才獲得了鍛煉與培養,短期看也是“雙赢”的買賣。

随着高校人才逐漸實行“企業化”管理,如今的博士後也形成了這樣幾種主要類型: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3

師資博士後,顧名思義就是既要教學又要科研。他們在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科學研究為主,同時需要履行作為教師的其他職責,包括教學以及社會服務: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4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5

科研博士後隻需做好科學研究工作,用成果說話,同時無需承擔任何教學任務: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6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7

項目博士後,則是幾種博士後中最為“靈活”的一種形式,也是“臨時工”屬性最強的一類,他們的任職時間就是合作導師的項目的起止時間。項目結束,博士後就恢複自(失)由(業)。正是因此,他們的薪資待遇往往會高一點,所以這也是沒有太多套路的“買賣”: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8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9

充滿不确定的出路

說到底,當今的博士後就算衍生出再多的新花樣,可能依然不會是穩定的身份

一方面,制度決定了博士後不是一個可以長久從事的職業。我國的博士後基金對博士後在站資助時間有規定年限,期限一到,無論是否完成指标,博士後們不得不面臨“為出站後的自己尋找出路”這一問題,并且無一例外。一旦超過六年,還會出現文章開頭28人被退站的情況;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為了擴大預聘師資儲備,将博士後與助理研究員、特聘副研究員等近年來新誕生的崗位并軌,并實施嚴格的“非升即走”考核。比如博士後前半程考核标準參照講師,後半程考核标準則參照副教授......年度考核不合格,則直接終止聘任合同。

所以,對那些本希望能通過做博士後從而留校的人來說,這條路可以走,但難度顯而易見。

博士後的路,會越走越窄嗎?

博士後入站要離職嗎(退站失業博後為啥這麼難)10

各年度博士後研究人員進站人數統計 來源:中國博士後管理辦公室

中國博士後管理辦公室曾經公布1985年-2019年博士後進出站人員情況。1985年7月, 國務院正式批準原國家科委、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關于試辦博士後流動站的報告》,标志着中國博士後制度正式确立。從1985年的1,到2019年的25514......三十餘年,進站博士後人數逐年攀升,近幾年的增長率基本穩定在10-20%之間。

在站博士後數據的增長、海外博士(後)歸國,再加上高校用人要求提高,高校求職的競争隻會更加激烈。

需要意識到,博士後是通向長期職位的跳闆之一,博士後30-35歲的年齡正值科研生涯的黃金時期,不少數據都在印證這一點:比如在幾年前,不少學校博士後獲自科基金項目數占全校立項總數的20%左右,在部分學校占比甚至接近1/4。

此外,博士後的薪資待遇一直都不算差,卻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1985年博士後設立之初,博士後的日常經費為12000元/年,當時國有單位的年薪大約為1100元;如今博士後年薪基本上20萬起步,偶爾能夠聽到部分地區以及高校使出“百萬年薪”的條件來吸引博士人才做博後;

而高薪也讓考核更加嚴格,甚至嚴苛。博士後期滿,不少博士後稀裡糊塗出了站,“好像卷了,又好像沒卷”,最終陷入了一個工作不穩定,前途模糊的泥淖。

博士後制度創設的初衷是培養更加成熟的科研人才、從而推動科研事業的發展。如今不少人卻開始擔心博士後們的上升空間與前景,或許是時候複習創設時的初衷、對如今的制度進行一番審視了。

青塔人才(公衆号:cingta-job)提供各大高校科研人才招聘啟事,也長期關注人才人事政策、科研工作、青年教師發展等内容,幫助青年學者以更高的視野和更新的思路獲得更快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