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紫砂壺,這4種壺型才好看,經典又實用,你不覺得嗎?
中國有三大東西影響着世界,分别是茶、陶瓷、絲綢,三者又相輔相成,絲綢用來包裹茶葉、陶瓷用作泡茶的器具,以茶葉為中心,茶葉又體現了陶瓷和絲綢的價值。
“茶為君,火為臣,水為母,器為父”,喝茶時,茶、火、水、器四者缺一不可。茶器就是茶具,是喝茶的承接載具,又是茶文化體現的一部分。作為陶瓷之都,我們也不缺好茶具,瓷器精美緻密,做工繁複;陶器古樸大氣,更有古色古香的禅意美感。
茶具的形制和種類那麼多,如果非要選個“茶具之王”來的話,紫砂壺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王者。紫砂壺利用紫砂泥燒制而成,有獨特的雙氣孔結構和鍊式氣孔的結構,能夠吸附茶湯中的異味和雜質,提升茶葉的品質。透氣性好,透氣不透水,即使是隔夜茶葉也不會變馊。
紫砂壺胚體的内部并不是緻密的,而是疏松多孔,所以紫砂壺有很好的保溫性能,能長時間地保持茶溫和茶香。紫砂壺最為吸引人的還在于它養壺的過程,剛入手的紫砂壺表面是粗糙的,但它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泡茶和養護之後,茶湯會在紫砂壺的内外表面形成一層“茶鏽”,表面變得溫潤有光澤,紫砂壺的價值也會水漲船高。
紫砂壺是用泥土制作而成的,可塑性很強,想要做成什麼樣子都可以。不過耐看的紫砂壺往往就隻有那幾款,最經典的4款紫砂壺壺型,好看又實用,你不覺得嗎?
西施壺,就是紫砂壺中的“西施”,因為美麗才能叫作西施壺。西施壺是一個渾圓的造型,圓潤豐腴,就如同未施粉黛的青春少女,皮膚光滑有彈性。壺把上細下粗的設計,猶如美人叉腰。西施壺最典型的就是短小的壺嘴,猶如美人翹起的櫻桃小嘴,珠圓玉潤,俏皮可愛。
西施壺的壺身大壺嘴小,誇張的比例有助于茶葉的舒張,蓋子還大,開蓋後茶葉散熱快,可以沖泡各種各樣的茶葉,比如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等。而且紫砂壺的整體壺身就如同是一個球,适合放在手中把玩。而且西施壺是最不容易踩坑的壺型,無論新手老手都适合把玩。
石瓢壺是紫砂壺中變化最多的壺型,紫砂壺藝術家們在石瓢壺的基礎上,變化出了多種多樣的壺型,六方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滿瓢、三彎嘴石瓢、霸瓢等等。紫砂圈中常常說:“壺中百變,首推石瓢”,石瓢壺給紫砂壺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很多空間。
制作石瓢壺,是每一個紫砂壺匠人必須要具備的技能。石瓢壺重要在于三角形的構造,要協調還要有力度感,身筒、流、把、蓋鈕都要互相配合,形成舒适又有氣韻的比例。石瓢壺下寬上窄,就如同一個梯形,大開口設計,綠茶、烏龍茶、普洱茶都很适合沖泡。
仿古壺是以古代兩軍對壘的戰鼓為原型,有仿鼓的意思,又有仿古的雙重含義,是清朝的邵大亨所創。仿古壺被稱為“具有端秀之風的傳統壺器”被茶友、壺友們說喜愛。仿古壺在紫砂壺的地位不可撼動,毫不誇張的說,仿古壺是每一個紫砂壺匠人學徒入門的第一把壺。
仿古壺外觀穩重大氣,有氣勢磅礴又不顯山不露水的美感,整個茶壺有三個橢圓形,分别是壺身、壺蓋、蓋鈕,大小有序,等比例縮小,觀感很舒适。仿古壺最難的地方在于壺身,因為是橢圓形的設計,容易塌,制作的時候一定要力挺起來,不然就沒了精神。
竹節壺是宜興特色,宜興不僅是紫砂壺之都,也是竹的海洋。宜興的竹子的品種很多,有毛竹、剛竹、淡竹等等,宜興古人認為種花不如種竹子,秉持“奇花照眼一時紅,修竹虛心萬年綠”,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竹海。竹子又代表着君子的氣節,加上竹子開門可見,引入紫砂壺的題材當中,是理所當然。
竹節壺中最受歡迎的要數竹段,仿佛一段竹筒化身為茶壺的壺身,竹筒衍生出來的小竹節又化身為壺嘴、蓋鈕、壺把,在壺身的表面再貼上幾篇竹葉,生動又有靈性,氣質高雅。被高雅的茶客所喜歡。
紫砂壺本是喝茶品茗的佳品,得知來之不易,有養壺的價值,用來泡茶一定要一壺一茶,不然養成花壺就可惜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