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與2c分别是什麼
首先說一下,這裡的2b與2c,不是二的意思,而是to,念兔。2b是to business,2c是to consumer。
近年來2b與2c的讨論甚嚣塵上,很多人根本不清楚2b與2c究竟是什麼,就開始與人高談闊論2b的産品如何如何,2c的産品如何能賺錢。
前些天在一個産品群裡說了一句,“2b的産品設計成這個畫風,也是很奇怪的”。很快一個實習生找到我,“2b是什麼意思?”這讓我萌生了寫一篇文章專門解釋2b與2c的念頭
上文有提到,2b就是to business。字面上來看,2b就是面向公司,你的産品是給公司做的,就是2b。2c就是面向消費者,你的産品是給勞苦大衆做的,就是2c。
舉個例子,給貿易企業做一個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給淘寶商家做的後台,都是2b的産品。我們日常使用的微信、淘寶、貼吧,就是面向我們這些普通的消費者,這些産品是2c的。那我們現在對2b的産品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了,現在來詳細叙述
2b,按照business來理解,是給企業商用的,上文的貿易企業是一個企業,淘寶商家,也可以算作一個企業。但是這個産品的使用者,依然是企業中具體的某個人,因此,2b的産品要同時面對企業代表(要不要買、要不要用的決策)和終端用戶兩種角色,當然,這兩種角色可能重疊,比如淘寶商家。
2c,按照consumer來理解,是給個人的,微信、淘寶等産品,不是為了某些人的工作需要來設計的。這些産品是直接服務于個人,我使用這個産品,是為了滿足人性中各種各樣的欲望。比如我想擺脫孤獨,想能時刻跟人保持聯系,所以我使用微信;我喜歡看美女,享受與美女間親密互動,所以我用YY;我喜歡刷微信、玩手機,可是手機越用越慢,很不爽,所以我用獵豹清理大師。
簡單的說,2b産品的背後是業務,2c産品的背後是人性
之前跟同學一個吹牛的時候,一個詞讓我覺得非常有逼格——“痛點”,現在做了産品之後,越發覺得這個詞重要。
但是這個痛點,是面向2c來講的,“痛”是一種主觀的感覺,通過理性的邏輯推導出來的“痛”未必真的痛。2C産品經理需要有很強的同理心,能夠快速、準确地将自己代入到用戶場景,想用戶所想,感用戶所感,自己能夠感覺到切身的痛,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痛點。比如微信搖一搖,将強烈的荷爾蒙釋放的欲望代入到産品設計中,才可能有搖一搖的手勢、來福槍栓的音效、大門開閉漏出小紅花的動畫等各種微妙的情感化設計。
但是微信搖一搖這個功能,放到2b類産品裡面,就不合适了。在2B産品的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業務流程、各種業務間依賴關系、窮盡業務場景等,抽象影響因素、梳理邏輯流程、推導因果關系,都是理性思維的主場。
2c産品基本沒有學習成本,而2b卻可以有
設計界有一本非常出名的書,《dont make me think》,這是一本關于用戶體驗的書。非常的淺顯易懂,且在實戰中有較大的用處,我在實習的時候有好幾個case都參考了這本書。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在于,“不要讓你的用戶思考”。簡單的說,2c産品的每一個功能,都必須是易于理解的,盡量做到不讓用戶進行嘗試,也就是點擊某個按鈕會觸發什麼操作用戶必須有心理預期,即使沒有,也應該是符合邏輯的。
但在2b産品中,并不需要做到dont make users think。2C産品的Q&A就算再精美也沒人看,但在2B産品中培訓手冊卻是必要的輸出物,還要盡可能的詳細。而且可能還要安排專門的培訓課程,對業務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這裡的原因比較多,比如采購者與使用者不是同一個人,而前者可能并不關心使用體驗,比如業務本身的複雜性和業務系統設計不當并不容易區分,比如業務系統的供給常是壟斷性的,等等。
總結
不管是2b還是2c,做産品都要把邏輯理清楚。也進行了半年的實戰,這段時間給我的感觸就是,做2b端,最重要的是邏輯(需求他們是自己說出來)。做2c端,最重要的是需求(沒人告訴你市場要的是什麼,用戶反饋也不代表所有人)。
更新一張自己繪制的一副圖,側重點與本文可能有所不同,有疑惑之處歡迎評論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