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03:37:32

“每逢佳節就得吃吃吃”。春節假期,全身放松,不管是在城市的不同飯館裡胡吃海喝,還是回鄉走親訪友遇見久違的美食,這都是一年中見到最多食物品種且最易産生飽腹感的節日。

在濃郁的傳統節日氛圍中,爸爸媽媽們也會希望孩子體會到自己小時候對某些食物的熱愛。隻是孩子對食物并不像大人那樣寄托了那麼多的理論與情感,他們永遠把玩(而不是吃)放在第一位,會按照喜好程度出現挑食、偏食或厭食,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大人把過于豐富的食物堆積在孩子面前,恨不得他們全吃光的迫切造成的。

盡管大人也是挑食和偏食的,但是他們仍會把哄孩子吃到營養均衡當成一項事業,這種心理也反映在童書出版上。在整理本期書單時,能找到的關于“吃”的童書,其數量要遠遠大于上一期“财商教育”主題。再按内容細分,有食物來源和傳統美食的科普繪本,有糾正挑食和偏食的習慣培養繪本,還有科普蔬菜的繪本。它們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對應着孩子在吃上最易出現的“問題”。

本期書單以2021年的新書為主,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食物的故事”,包含4本(套)故事書和4本科普書。第二個部分有4本(套)介紹中國傳統食物的書,以回應正月佳節。

食物的故事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

《小小恐龍:我不想吃豌豆!》,[英]羅伯·比達爾夫/著·繪,吳其鴻/譯,啟發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1年1月

這是獲得凱特·格林納威獎提名的插畫家羅伯·比達爾夫“小小恐龍”系列繪本中的一本,與衆多“哄飯”書相比,它并不迎合父母去編造“哄飯”成功了的皆大歡喜,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幽默地展示了一個孩子不想吃豌豆又不得不吃掉豌豆時的“投機取巧”。

吃晚飯的時間到了,正和小夥伴們快樂玩耍的小恐龍南希不情不願地回家,可晚餐竟然是她最不喜歡的豌豆!這可怎麼辦?小夥伴們還等着她一起去玩呢。她想到一個好辦法,對着窗外的每個好朋友都“營銷”了一個豌豆好處,于是豌豆很快就被分光了,那麼你猜猜看,她現在可以出去玩了嗎?她最後有沒有吃豌豆呢?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2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3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英] 羅倫·喬爾德/著·繪,馮臻/譯,接力出版社 2017年7月

這是一本經典“哄飯”繪本,在很多“食育”書單中都能看到它。

妹妹蘿拉非常挑食,于是哥哥把妹妹不愛吃的食物“變成”了有趣的東西,吸引妹妹主動試吃。這個故事不僅僅是換一種方式認識食物,也是兄妹之間情誼的表現。讀過這本書的小朋友大都會被哥哥的比喻樂得哈哈大笑。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4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5

《牛油果的疑問》,[日] 阿部桃子/著,柳漾/譯,魔法象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10月

這本書的立意是借牛油果來讨論身份認同,但也是一本别具特色的食物科普書。

牛油果本來在超市裡生活得很平靜,忽然被一個小女孩問道:“你是水果還是蔬菜?”于是他淩亂了。他來到蔬菜區,問了卷心菜、胡蘿蔔和土豆,又去水果區問了梨、香蕉和桃子,發現自己和他們都不一樣。他又去了水産區、奶制品區……最後他認識到,牛油果不管怎麼做都好吃,“我屬于什麼”這個問題或許根本不重要。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6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7

《好吃的蔬菜》(全四冊),[日] 中屋美和/著·繪,肖潇/譯,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1年4月

這套書分為《青椒的夢想》《西紅柿長大了》《玉米的長頭發》《愛讀書的圓白菜》,以蔬菜寶寶學習成長的蔬菜幼兒園為故事舞台,将蔬菜生長的相關知識以幼兒園日常生活的形式呈現出來。

蔬菜寶寶們聰明可愛,也有自己的特點:玉米剛來的時候有着長長的頭發,被青椒當成了妖怪;胡蘿蔔覺得土豆長得很好笑;圓白菜總是緊跟着生菜;圓白菜在蔬菜百科裡發現自己是花科蔬菜時吓了一跳……而對于所有蔬菜寶寶來說,不能被人們津津有味地吃掉是一件讓他們最難過的事。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8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9

《餐盒裡食物的故事》,[英]克麗絲·巴特沃思/著,[意] 露西娅·加焦蒂/繪,範曉星/譯,啟發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11月

美味可口的三明治、香甜的蘋果汁、好看又好吃的胡蘿蔔……它們是怎麼來到我們的餐盒裡的呢?這本書從食物最本源的取材地——田間地頭說起,介紹了一些常見食物的原料生長和加工的過程。

關于食物原料的科普繪本有很多,這本書色彩柔和,雖提到的食物生産流程很多,但是排版布局并不淩亂,文字也不密集,很适合6歲左右的孩子閱讀。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0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1

《湯裡的秘密》,[愛爾蘭]亨特·利果/著,張文绮/繪,梅靜/譯,小竹馬 |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1年7月

這本書與上一本大同小異,但是角度更巧妙,湯裡的秘密就是萬物的秘密。

外婆做的湯很好喝,但做湯需要新鮮食材,食材又來自不同的産地。把食材做得更好吃,還需要五花八門的作料,這些作料都是外婆放進去的,它們也來自不同的産地。湯裡的秘密既有外婆的烹饪訣竅,也有外婆滿滿的愛,但更是自然界的萬物曆經跋涉後在這裡的相聚。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2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3

《吃遍天下!美食家環球大冒險》,[英] 佐薇·巴瑟 喬·夏普/著,[英]克裡斯·迪卡森/繪,浪花朵朵 | 汕頭大學出版社 2021年5月

世界各地的菜都有獨特的做法和味道,這本書介紹了包括中國在内的13個國家和地區的美食,這樣的美食也跟它們所在地區的氣候、溫度、傳統和風俗等密切相關。每個地方介紹完畢後,還會選取其中一種說明它的做法,中國的美食就選擇了擔擔面。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4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5

《吃飯簡史》,狐狸家 編著,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5月

這是“哇 曆史原來是這樣”系列的其中一本。

開火做飯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從古至今人們在不斷發明“吃飯”。這本書簡單勾勒了人類從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走向用手機點外賣的互聯網時代的過程,突出吃飯方式的革新,這也包括吃飯的工具、材料、各種吃法等的發明。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6

中國傳統美食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7

《“美食中國”圖畫書》,傳統文化圓桌派/主編,史小杏、話小屋 等/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22年1月

這套書共10本,分别是《元宵·湯圓》《饅頭·包子》《餃子》《面條》《火鍋》《豆腐》《月餅》《粽子》《北京烤鴨》《茶》。以“美食故事 延展知識 健康小貼士 美食小檔案”的内容架構,介紹中華傳統美食的方方面面,讓孩子看到日常小食背後複雜的運轉。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8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19

《七隻鼹鼠包餃子》,朱惠芳/著,黃纓/繪,東方娃娃 |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1年11月

包餃子是一項家庭活動。這本書以七隻鼹鼠為主角,展現了和面、調餡兒、包餃子、煮餃子、和朋友們分享餃子的全程。七隻鼹鼠聰明可愛,各有個性,在包餃子的過程中各有所長和分工,互相合作,并樂于與朋友們分享美味可口的餃子,最後也得到了朋友們的回饋。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20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21

《不要和糯米團捉迷藏》,孔陽新照/著,谷米/繪,接力出版社 2021年10月

糯米雖不是一日三餐中都會吃到的大米,但在制作傳統美食時利用率特别高,與其他食材進行組合,味道就能變得完全不一樣。這本書就是利用了糯米“善變”的特點,用一個捉迷藏的故事串起了粽子、湯圓、竹筒飯、驢打滾兒等各地有名的小吃。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22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23

《饞嘴竈王爺》,曉磊/著,素一 林銳博/繪,朝華出版社2019年8月

這本書介紹的“腌菜”在中華傳統美食類繪本中不常見,腌菜在現代科學食譜中被認為營養價值不高,但在中國家庭中仍然是居家常備的食物。

立冬了,小米的爸爸媽媽要幫着外婆腌鹹菜,小米則幫忙把腌菜的大瓦缸洗幹淨,但是她太矮小了,一不小心掉進了缸裡,怎麼也出不來。多虧外婆家的竈王爺把她拉出了大缸,但是大缸卻被撞裂了。這時候,竈王爺告訴小米,外婆一家和鹹菜還有些故事……

孩子非要自己吃飯還用筷子(别把吃飯演變成與孩子的一場交鋒)24

編輯 | 申婵

校對 | 郭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