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心急如焚的媽媽往往病急亂投醫,處處問方法,時時想對策。很多媽媽找我咨詢,大多數都是問【怎麼辦】,“孩子不去學校了,怎麼辦?”“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怎麼辦?”“孩子不和我們溝通,怎麼辦?”“孩子不去看醫生,不看心理咨詢師,怎麼辦?”……當我問她們”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時,大部分的媽媽都回答不上來,或者說她回答的隻是她認為的。
我們隻問【怎麼辦】,而不問【為什麼】,原因何在?
1.簡單,不會消耗更多能量。
研究表明,人腦中的主要成分是血液,血液占到80%,大腦雖隻占人體體重的2%,但耗氧量達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髒輸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經腦的血液為2000升。所以人在思考的過程中會消耗更多的能量,越深入思考越需要大量的能量。這也證明了人在思考後會感覺疲憊。腦力勞動也會讓人有精疲力竭的感覺。
2.快節奏的生活。思考【為什麼】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但人們像陀螺一樣忙于賺錢、娛樂、消費等活動中,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思考“的時間往往都會讓位給其他活動,比如刷短視頻,白天累了一天了,回家趕緊刷刷短視頻,讓我放松一下。而白天更是沒有時間去思考。
我們把日常排得太滿,然後不停地抱怨自己太忙;我們不停地買着不需要的東西,然後感覺自己被周遭的雜亂壓迫着;我們總是睡不好或睡不夠;我們拿自己和網絡上誇大的生活做比較;我們看着烹饪節目卻吃着快餐;我們擔心生病而辦了健身卡卻從來不去;我們有成百上千的聯系人卻很少與最好的朋友見面;我們用視頻、娛樂節目狂轟亂炸着自己;我們甚至打斷我們自己打斷的東西。
尼采對現代人的忙碌極其厭惡,他說,在我們這個飛速轉動的時代裡,到處是令人眩暈的匆忙,這個時代厭棄一切“無用”之事,隻做所謂“有用”的事,就是能夠帶來眼前利益的事。處在這個時代永不停歇的騷動之中,年輕人被切割成了碎片,被當下奪去了永恒的愉悅。現代人是不可救藥的野蠻人,是日子的奴隸,是懸挂在瞬間之網上永遠挨餓的人。他還談到現代人狂熱的不安,對成功和獲利的渴望,對當下的過分看重。
忙碌的節奏并沒有給我們帶來豐盛的精神生活。相反的,随着物質的極大豐裕,患上心理問題的人數在與日俱增。抑郁,焦慮,吃不好,睡不好,各種問題在明目張膽地摧毀着我們的身體和生活。我們太忙了,忙得沒有時間鍛煉身體,導緻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這樣的老年病都年輕化了,在我愛人他的大學同學群裡,有一半以上的有各種問題,常年吃安眠藥的人數也不是少數。我們太忙了,忙的沒有時間教育孩子,等到孩子出現問題,我們才慌不叠地四處學習找方法。
3.問【怎麼辦】,往往有預設。也就是說他其實早有這個問題的答案,但他可能沒有意識到或者需要得到别人的确認,他問【怎麼辦】隻是為了得到肯定或者看看你能不能使得他的答案實施下去。比如如果孩子不上學了,有的媽媽會問【孩子不去上學了,怎麼辦】。她的意思是:你有什麼辦法讓我的孩子明天去上學?這就好比一個人病了,他的家人對醫生說,你越過檢查環節直接給他開點藥讓他好起來。
如果我們在遇到問題,積極去問【為什麼】,會有怎樣的益處呢?
對症才能下藥。【怎麼做】就好比吃藥,而【為什麼】就好比醫生診斷你哪裡不舒服,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然後給你開藥。如果我們生病了,不是先讓醫生診斷,而是先抓起藥就吃,可想而知後果是怎樣的。所以,出現了問題,我們一定是先問【為什麼】,然後再問【怎麼辦】。
拉近關系的開端。人和人之間的良好關系靠什麼建立?靠信任,而【為什麼】正是一個人的信念,當彼此知道對方為什麼這麼做時,他們之間的信任關系就建立起來了。
内動力的開啟。當我們從外到内做溝通的時候,也就是先說“做什麼”的時候,人們的确能夠理解大量的複雜信息,比如事實和特性,可這不會促使人采取行動(懂得了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一生,因為沒有行動。人們為什麼懂得了道理,卻不去按照道理做行動起來呢?因為不是由他的信念發出來的,如果是從他自身的價值觀和信念發出來的道理,他一定會拼盡全力去行動)。但是當我們從内到外做溝通的時候,我們是在直接對着控制決策過程的腦區說話,而負責語言的皮層允許我們為這些決定找出理由。
所以,一味問【怎麼辦】并不能讓你解決問題,在問【怎麼辦】之前,一定先認真地問自己【為什麼】。
為了使問題能有效得到解決,我們就需要問【為什麼】,但是【為什麼】本身是很難回答的,如果第一個【為什麼】都無法回答時,那就會阻礙第二個【為什麼】,這樣就會導緻問不下去,也得不到【為什麼】的答案,更不可能繼續往前走到【怎麼辦】。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從【為什麼】走到【怎麼辦】呢?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1.學會提問【為什麼】。從容易的、小的問題開始。這個很好理解,首先我們要學會、習慣去提問題,提出的問題自己要有能力去找到答案,所以剛開始的問題不要太寬泛,太宏大。比如:為什麼我的孩子不去上學了?這就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孩子不去上學,有很多原因,學校的,家庭的,社會的等,我們很難在一開始就能定位到這些造成問題的因素。不但找不到答案,而且會挫敗我們的信心,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問題像一團亂麻,理不清。
2.多和當事人溝通。如果是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那我們就要多和自己溝通,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自己這樣做是處于一時沖動還是思考過的?“”我這樣做對他人造成的影響是什麼?“。如果是解決孩子的問題,那我們就要和孩子多溝通,耐心地詢問孩子,”當時你做那件事時,你 心裡是怎麼想的?“”你認為這件事該如何處理更好?“等等。隻有多溝通,才能根據一點線索扯出更多的問題,真正的原因才能浮現出來。
3.尋求外援。有時候,當問題出現時,我們要麼陷入到情緒中久久不能冷靜下來,我經常看到很多媽媽,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媽媽首先就抑郁了,就焦慮了,甚至比孩子還嚴重。有一些媽媽告訴我,自從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自己也開始吃上抗抑郁的藥了。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據研究表明,陪伴抑郁患者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也有很多媽媽,雖然沒有這麼嚴重,但是會經常感覺疲乏,睡眠也不好,精神狀态很差。這樣的狀态持續久了,不但會直接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影響到孩子和家人,所以如果自己陷入到這樣的不良情緒中出不來,務必要去尋找幫助。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來幫助你消解情緒問題。然後才能冷靜地思考問題的真正原因。
花兒,家庭教育實踐者。兒子在青春期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由于自己的無知,跳過很多坑,被人洗過腦,浪費了不少的金錢和時間,痛下決心學習青少年心理學。經過兩年多的苦痛和喜悅,終于穩穩地展現出笑容。同步持續幫助一部分家長走上自我救贖和幫助孩子走出青春期困境的路。有青春期孩子困擾的父母可以關注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