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威海新聞網】
傳統公交遇上智能數據,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輕點手機便可實時“監控”車輛到站時間;實現“卡碼融合”,讓刷卡及掃碼成為公交出行“威海标準”……從服務前端到管理後端,“智慧”俨然成為威海公交集團的新名片。
依托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領先信息技術,威海公交集團于2020年8月啟動公交大數據系統建設,并持續完善以智慧出行系統、智能收費服務、智能調度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 公交”架構,為精準運力投入及精準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讓市民乘車出行更舒心。去年,智慧公交出行服務平台獲評“省級惠民領域優秀案例”,公交服務社會滿意度連年保持在97%以上。
智慧終端接連“上新” “掐點”候車成為公交出行“新時尚”
“車到哪裡了,手機上一目了然,不用急着出門啦。”每天都要趕早班公交出行的市民于思慧說着話,點開了“威海公交官方”手機App查詢軟件,搜索“41路”後,頁面自動顯示車輛到達她所在乘車點所需的時間。
“人到站,車靠站”,這曾是老百姓乘坐公交出行時的共同心聲。如今借助“智慧芯”,威海公交集團将這一“願景”變成了現實。
“‘威海公交官方’手機App查詢軟件是被植入‘智慧芯’的終端系統之一。”威海公交集團總經理田序壯說,該App涵蓋線網布局、站點分布等靜态信息和發車間隔、車輛行駛定位等動态信息查詢功能,老百姓可直接通過手機,實時查詢公交線路運行情況,使乘車候車更加準确、便捷、及時。目前,實時公交數據已與“愛山東”App進行對接,系統用戶達到70餘萬人,日點擊量約20萬人次。
同樣,公交站點“上新”的電子站牌,也是威海創建國家公交都市進程中的“新風景”。近期,公交集團将推出虛拟二維碼電子站牌,通過手機微信掃碼即可查詢線路信息,進一步提高出行效率。
“電子站牌主要借助公交雲調度平台,詳細顯示線路走向、車輛具體位置及到站時間,幫助乘客更加精準地安排出行計劃及乘車路線。”田序壯說,目前市區公交站點已實現電子站牌全覆蓋。
乘客的乘車體驗感也随着“智慧芯”的加持,逐級攀升。“滴——”9月7日上午9時許,伴随刷卡成功提示音的響起,市民叢宏建的市民卡乘車信息、健康碼信息、公共場所碼信息已自動上傳至數據平台。這得益于威海公交集團聯合威海市市民卡公司推出的“卡碼融合”。
“通過将三方平台的數據進行融合,實現了乘坐公交刷卡時可自動核驗健康碼、行程碼狀态,大大提高了市民公交出行的便利度和體驗感。”田序壯說,同時将市民卡數據與國内300多個城市互聯互通。目前,威海市民卡發卡量已達150萬張,威海到異地刷卡量2000人次,極大方便群衆異地出行。
數據“神算子” 讓線網布局暢通高效
9月8日上午6時許,位于陳家後溝起始站的37路公交車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相較于日常時段此時站點的發車頻次更加緊密。
“考慮到37路沿線客流較大,借助大數據分析比對,我們在早晚高峰特别增加了公交車次,最大限度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威海公交集團運營中心主任付宏說。
上班高峰期的保暢工作至關重要。每條線路途經站點有重疊,且客流不一,單純依靠人工彙總難免産生誤差,造成資源浪費。為守住保暢底線,增強老百姓乘車出行的滿意度,威海公交集團聘請了一位特殊的“分析師”——公交大數據系統。
“借助數據系統,可自動對各班次在不同時段的客流分析,幫助我們更加科學的調配班次運力。”付宏表示,目前已在高峰客流擁擠的29條線路投放47輛加班車、區間車,高峰車輛滿載率由95.8%降至87.5%。同時,對平峰運力過剩線路優化投入,去年以來先後動态調整82條線路班次。
借助數據大腦,管理流程也變得更加順暢。9月8日下午14時許,一份中秋至國慶期間的車輛排班表,被發送到威海公交集團業務工作群。别看隻是一張普通的行車計劃表單,制作時間可是由過去的一周時間縮短至1天。
“由于我們有2800多個班次及1200餘名駕駛員,以往排列班次至少要提前一周着手才能确保班次、人員排班匹配。如今借助雲調度系統進行自動排班,兩分鐘即可輕松搞定。”付宏說。
據介紹,威海公交集團創新打造了雲調度系統,通過一體化調度工作台,可根據預先設定的相關參數,自動生成行車計劃。同時,整合了智能調度、調度審核、動态排班、發車預報、調度信息提醒等功能,實現公交運營異常的實時報警監控管理,加強公交實時管理力度,确保公交出行更加暢通。(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文思/文 資料圖)
本文來自【威海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