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水碧美麗永川渝西都市報記者 陳科儒 攝
本報記者 張 玲
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突破,臨江河流域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Ⅲ類,全域水環境大幅改善,長江永川段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交通、工業、生活和揚塵污染防治成效明顯,永川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建成垃圾滲濾液及膜下水處理中心等一批固廢處置設施,帶動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深入實施國土綠化行動,永川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1%……
5年來,永川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碧水、藍天、田園、綠地、甯靜”五大環保行動,在環境準入、總量減排、環境監測、污染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取得突出成就,永川生态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明确的139項重點項目全面完成,20類26項約束性指标全面達标,其中17項指标優于約束指标要求,使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交出了一份高分生态“答卷”。
鐵腕治污 碧水長流
近日,記者走進興龍湖公園,湖光山色映入眼簾,湖水清澈見底,水裡的水草輕輕搖曳。作為臨江河流域一部分的興龍湖水體,印證了永川鐵腕治污治水的成效。
治理一條河,提升一座城。重慶永川是長江入渝第一站,臨江河是長江的一級支流,也是永川人民的母親河。2017年初,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成為永川“一号民生工程”,城區河道截污、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維等專項整治即刻上馬。5年來,永川累計新建城鄉污水管網335公裡,修複城區破損污水管網704公裡,建成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達89座,累計處理能力達27萬噸/天,同步實施提标改造,全區污水處理設施出水執行一級A标及以上的達94%。
與此同時,永川還開展了畜禽養殖、工業企業等“1 11”專項整治,在全市率先實施“千溝萬塘”黑臭水體專項整治,整治溝塘612條(個),累計整治各類污染源4.3萬餘個,建立健全水質月考核排名通報、流域橫向生态補償、水質預警督辦以及城鄉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管理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全面消除城區黑臭水體,為鞏固水環境整治成果保駕護航。通過多年的努力,臨江河年均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2018年的Ⅴ類、2019年的Ⅳ類、提升到2020年的Ⅲ類,小安溪、九龍河水質同步達到Ⅲ類,2021年臨江河、小安溪、九龍河水質穩定達到Ⅲ類,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經驗作為重慶唯一生态環保實踐範例在全國推廣。
科學減排 守護藍天
近年來,永川區大力控交通、揚塵、工業和生活污染,實現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全覆蓋,淘汰黃标車1244輛、老舊車1300輛、柴油車601輛,關閉鋼鐵、煤礦和燒結磚瓦企業65家,煤炭、鋼鐵工業産值占比下降到3%。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28.7平方公裡,開展餐飲油煙整治,安裝高效油煙淨化裝置,全面推進露天焚燒、燒烤整治。每天每小時精準調度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與川渝毗鄰區縣簽訂聯動協議,聯防聯控聯治區域間大氣污染。
綜合整治 淨土常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永川區積極開展綠色礦山創建,采取“植被景觀恢複、擋土牆、截排水溝”的方式生态修複曆史遺留礦山。經過多年時間綜合治理,廢棄礦區“大變身”,處處成美景。
與此同時,永川大力整治化工片區原址場地污染,轉移處置污染土壤及含氰廢渣約23.3萬噸,原位修複污染土壤約11.94萬噸,成功切除城區環境“毒瘤”,更是成為全國含氰廢渣土壤治理示範。
污染防治 改善環境
迎着冬日暖陽走進仙龍鎮太平橋村祝家壩村民小組,隻見水泥道路幹淨整潔,村民的房前屋後放置了垃圾桶,雞鴨等家禽也進行了圈養。 如今,像祝家壩村民小組這樣面貌一新的美麗鄉村,在永川區越來越多。
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永川區按照“垃圾全面整治、農村全面覆蓋、設施全面配套”的總要求,重點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建立了“戶集、村收、鎮運輸、區處理”的收運模式,使永川區農村田野、道路沿線、村内空地、河流、塘溝及農戶房前屋後等公共區域環境衛生得到徹底改觀,村(社區)垃圾收集點、垃圾中轉站“日産日清”的收運管理做到城鄉一緻。
近年來,永川區完成1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成功創建2個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試點示範鎮和3個試點示範村。同時,劃定禁養區238平方公裡,鞏固河庫沿岸1770戶畜禽養殖場、3445戶水産養殖戶的整治成果。
下一步,永川區生态環境工作将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緊盯基本建成山清水秀美麗永川目标,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系統治理、綜合施策,改革創新、依靠法治,相互協作、聯防聯治,全民參與、社會共治原則,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驅動産業綠色發展,持續改善生态環境質量,加強生态環境聯防聯控,推進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防範化解生态環境領域重大風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