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客氣點說,他就是才大才疏。
其實在“玄武門之變”以前,李建成已經得知李世民将有行動:“張婕妤竊知世民表意,馳語建成”。
李世民發動兵變的玄武門,是皇城的城門。張婕妤暗中發現将有異動,派人“馳語”——應該是派人,不大可能是兵妃直接跑到太子府裡報信——告訴李建成。李建成馬上叫李元吉來商量。
李元吉的反應很正常:“宜勒宮府兵,托疾不朝,以觀形勢。”一個是太子,一個是齊王,手下并非沒有兵馬。召集兵馬守住太子府,秦王李世民再英雄,一時半會也攻不下來。而時間長了,李淵聽說消息,一定會幹涉。
可是呢,這麼好、這麼正常的建議,李建成并不接受:“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意思是兵馬已經準備好了,咱們還是進宮吧,當面說個清楚。
嘿,“兵備已嚴”是真的,可是擁兵自守,和帶兵入朝,能一樣嗎?你能帶兵“入參”,李世民就不能帶兵“入參”嗎?放棄自己的主場,去到不了解情況的客場,這得是多“托大”?這時候他還不知道玄武門守将已經背叛了自己、投靠了李世民,也根本沒有考慮這種可能,甚至根本沒有考慮任何潛在危險的可能,李建成的心得有多大?
兄弟相争,不能說哪一方是正義、哪一方是邪惡的。我們隻能說,李建成不知悖謬地、輕身犯險,并不是一個合格政治家的人選。
而弟弟齊王李元吉選擇與李建成同謀,不與李世民合作,也不是受到情感或道德的感召,而是如李世民的府僚分析的:“齊王兇戾,終不肯事其兄”、“彼與太子謀亂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他們轉述的李元吉所說:“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應該不是訛傳。
正如《紅樓夢》裡王熙鳳打算的“用借劍殺人之法坐山觀虎鬥,等秋桐殺了尤二姐,自己再殺秋桐”一樣,李元吉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