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字季真,今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唐代詩人。36歲中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曆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羁,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号“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屬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為“吳中四士”之一。作品大多散佚,現存詩二十首,多祭神樂章與應制詩,寫景之作,較清新通俗。
今天複習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的大意是:當初離開家鄉的時候,我還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如今已到遲暮之年,才回到家鄉。在外漂泊多年,我家鄉的口音始終沒什麼變化,但是,上了年紀的我須發已經稀疏變少。
走在家鄉依然熟悉的街道上,迎面碰上一群正在玩耍的孩童,他們好奇地打量着我,沒有一個能夠認識我。孩童們紛紛上前,熱情地與我打招呼,并笑着詢問我:您是從哪裡來的客人呀?
八十五歲那年,賀知章終于下定決心,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浙江杭州蕭山。此時,距離他離開家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他心頭有無限感慨,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賀知章這首《回鄉偶書二首其一》是其組詩作品之一,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裡的感懷詩,在抒發自己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别回鄉的親切感。整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感情自然逼真,充滿生活情趣。特别是後兩句更為精妙,似峰回路轉,别有境界: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通過兒童的問話來展現。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其富于生活情趣,每每讀到這裡,無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其實,學習這首詩,最好是與《回鄉偶書二首其二》結合起來讀。原文如下:“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這首《回鄉偶書二首其二》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續篇。通過與親朋的交談,得知家鄉人事的種種變化,在歎息久客傷老之餘,又不免流露出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
陸遊說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賀知章這首《回鄉偶書二首其一》感情自然逼真,仿佛從肺腑自然流出,樸實無華,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覺之中把讀者引入了詩的意境。像這種源于生活、發于心底的好詩,真的十分難得。凡是在外打拼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都會有一種故鄉情節,故鄉留給我們太多抹不去的記憶,故鄉始終是我們的精神港灣,經曆了各種起起伏伏,隻有回到久違的故鄉,才會感覺到安全、輕松、愉悅。
2021年8月15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