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的岩漿,作為一個地球人,這這都是常識。地球内部怎麼會有岩漿呢?地球的前身會不會是一顆恒星呢?
恒星是宇宙的元素制造工廠,質量較小的恒星在核心變為由碳和氧為主之後就變為白矮星了,隻有超大質量恒星内部的核聚變可以産生大量金屬元素,鐵是聚變反應的終點,因為鐵聚變需要吸收大量的能量。
大質量恒星在生命後期,會由于壓力的不穩定發生超新星爆發,聚變形成的鐵元素和在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俘獲中子産生鐵之後的金屬元素。
地球擁有幾十種原子序數在鐵之後的元素,這些元素隻能是形成于一顆超新星的殘骸,而超新星爆發形成的中子星也會高速運行,現在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地球元素種類如此之多,足以表明地球産生于超新星爆發的殘骸,隻不過不知道是第一代恒星還是第二代恒星的殘骸。
關于地心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溫度,其實是有另外的原因的。科學家們首先通過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傳播過程,探測出地球的構造,然後再在實驗室中利用高科技模拟出地心的環境,從而得出了地心溫度的近似值。地球的核心溫度也隻有5000左右,天體内核的溫度要達到1000萬度以上才有可能引發氫核聚變,科學家預計,至少需要0.08個太陽質量才有可能成為一顆恒星。地球内核主要是鐵和鎳,點燃鐵和鎳的核聚變需要大量的質量,但地球的質量遠遠不夠。
所以,地球不可能是恒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