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去過梧桐山,
你可能聽過梧桐山的地名,
但你知道
梧桐山老地名與客家文化
不得不說的故事嗎?
梧桐山,被譽為“市肺”的深圳第一高峰,地處廣東沿海,此處主要聚居的是廣東客家人。獨特的客家文化氛圍造就了梧桐山特有的濃厚的客家文化氣息,蘊藏着客家文化的魅力。
豆腐頭
3月“豆腐頭”的映山紅景觀,李文華拍攝
梧桐山由三座主峰組成,從高到低是大梧桐、豆腐頭和小梧桐。為什麼不叫中梧桐而稱豆腐頭呢?
豆腐頭的名稱和豆腐确實有關,因為客家人将做豆腐時剩下的豆腐渣稱為“豆腐頭”,而在傳統的制作豆腐時,人們習慣将豆漿過濾後剩下的渣滓堆放在地下,形成半圓的豆腐頭堆,與中梧桐的半圓形狀極似,于是客家人就把這半圓的山峰稱為豆腐頭。
恩上村
2010年恩上村舊貌,朱志用拍攝
恩上村原名庵上村,位于梧桐山南麓海拔 350 米處,曾是梧桐山海拔最高的自然村,有 200 多年的居住史。現在山上原居民都搬遷到條件較好的沙頭角居住,風景秀麗的恩上村将逐步開發成為旅遊休閑觀光的勝地。
2018年恩上村現狀,朱志用拍攝
恩上村的名字是由庵上村演變而來,舊時山下有一小庵堂,于是這個庵堂上的小村莊取名為庵上村。後來庵堂沒落了,但庵上村的叫法一直沿用,後改為“恩上村”。
馬水鳳
劉必健拍攝
馬水鳳又名馬水甕。何謂馬水?其實就是指馬尿。此山谷流水潺潺,小瀑布非常多,落差不大且較開闊,潺潺溪流在更加開闊的石澗中像小雨淅淅瀝瀝而下。
純樸幽默的原居民認為其氣勢不夠,象馬灑尿一樣,故名馬水甕。但人們向往美好事物,于是取其諧音為馬水鳳。馬水鳳是一個優雅美麗的山谷,隻要不過分聯想到馬水是啥,它還是一個比較浪漫的地名。
好漢坡
李文華拍攝
好漢坡位于主峰大梧桐南,海拔約665米-760米,是大梧桐停車場沿山脊線的一處長陡坡。其名字是由愛好登山活動的深圳驢友(注:是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創造出來的。
該路線是最多人選擇登頂梧桐山的道路,而隻要登上這個長坡,登頂就沒有什麼難度了,就可成為登頂的英雄好漢了,故取名“好漢坡”。口耳相傳,得到大家的公認。各位到梧桐山的遊客,可别忘了做一回好漢喲!
泰山澗
劉必健拍攝
泰山澗是梧桐山最大最長的一條山澗,發源于大梧桐。
泰山澗這個名字是保留了中原古語元素的客家語言文化和以北方語言文化為基礎的普通話碰撞的産物。泰山澗在地圖上标注的地名實為“大山河”,意思是指梧桐山的第一大山澗。
而在客家方言中“大”沿用古文中也表示大的字“太”的發音“tai”,和泰山的“泰”同音。不懂客家方言的外來遊客把“大山澗”聽成了“泰山澗”,慢慢地,“泰山澗”這個名字就沿用下來了。
葫蘆池
劉必健拍攝
葫蘆池位于泰山澗的上遊,海拔約 600 米,是由一大一小兩個相鄰的圓形水潭組成,狀似葫蘆,而潭邊又密集生長着有膨大的根狀莖的、形似葫蘆的石豆蘭,因此該地命名為葫蘆池。
曬死雞
葉國鋒拍攝
鹽田有個“曬死矶”,立于水中之石稱“矶”。這塊獨立于水中的巨石暴露于陽光下,原住民稱以前有一戶人家的雞在此被曬死,故得名“曬死雞”
犁铧尖
犁铧尖山頭與舊索道站“遙遙相望”,鄧廣欽拍攝
犁铧尖山又名坭頭尖,位于小梧桐北坡海拔約 400 米的小山,因山峰形似犁的铧尖而得名。
水打屋
葉國鋒拍攝
鹽田有個村子,一次,暴雨引發泥石流把全村房子都沖倒了,全村人也被埋了,隻剩下一個人因當天沒在家,外出買豆腐了而保命,故名“水打屋”。
橫排嶺
橫排嶺位于梧桐山北麓泰山澗的起點,與梧桐山的整個山勢自東向西、以大梧桐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不同,橫排嶺呈獨特的自北向南分布,俨然橫亘在梧桐山北山腳,似乎擋住梧桐山西去之路,自東向西的山勢戛然而止,橫排嶺由此得名。
這些地名的由來
你都記住了嗎?
在羅湖,
還有哪些奇特、有趣的地名呢?
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們分享哦!
有獎征集
生活在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參與者、受益者、見證者……哪些變化令您震撼?哪些故事令您感動?哪些經曆難以忘懷,哪些感受值得分享?
誠邀您講述改革開放40年來的親身經曆、感想體悟,曬一曬美好生活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點擊上圖,在線投稿
信息來源:美麗深圳、梧桐山風景區
統籌整合:羅湖社區家園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