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規矩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鏡鑒·以案促改活動開展以來,通過觀看警示教育片,聆聽忏悔錄,反思言與行,觸動很大、感受很深、啟示很多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必須三觀端正守規矩、兩袖清風去私欲、一心為民鑄忠誠,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守規矩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鏡鑒·以案促改活動開展以來,通過觀看警示教育片,聆聽忏悔錄,反思言與行,觸動很大、感受很深、啟示很多。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必須三觀端正守規矩、兩袖清風去私欲、一心為民鑄忠誠。
常省“禍生于貪心”,以黨性鑄忠誠
患起于多欲、禍生于貪心是貪官彭元的反複喟歎。原湖南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彭元在霸道和貪欲的共同作用下,在學校一手遮天,瘋狂斂财,最終“被金錢沖昏了頭腦,被金錢左右了行為,被金錢送進了牢房”。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湖南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原主任李微之所以受賄犯罪,說到底也是一個“貪”字作祟。“看着别人有大别墅,生活特别的奢華,心裡就很羨慕,很向往,就想能夠有什麼渠道,能夠掙點錢。”因為貪心,李微利用職務之便,在案件訴訟中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計1200萬元。她忏悔“甯做叫花子也不願失自由。”可悔之晚矣!
多欲貪心與黨性原則是格格不入的。強調:“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隻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公私分明”就是要不踩紅線、不越底線;“先公後私”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公而忘私”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大公無私”就是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常省“莫道百姓可欺”,以民意衡用權
原祁陽縣委書記周新輝忏悔說:“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我這是咎由自取,我很忏悔。”“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是清代康熙年間内鄉知縣高以永所撰楹聯。意思是說,為官者吃的穿的,全是老百姓供給的,老百姓是官員的衣食父母,當官的不能倚杖權勢而欺壓百姓,要記住自己也是百姓的一員;得到一任的官職,不能自視高貴榮耀,為國為民即使丢了烏紗帽,也算不得是什麼恥辱事,不要說地方官沒多大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的好壞,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全靠地方父母官。顯然,周新輝記得上聯,忘了下聯,忘記了為官的初心。《零容忍》專題片中甘肅省永登縣低保辦原主任趙永琏是嚴重欺民的反面典型。她為骨癌女孩申請大病救助款,把7.3萬元中的4.5萬元落入自己腰包;為貧困戶申請養殖扶貧資金,她索要4萬元後直接失聯;謊稱能辦廉租房,騙取居民四處借來的錢後沒了下文……其斑斑劣迹罄竹難書,敲骨吸髓式的斂财手段令人發指!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是共産黨人用權的根本原則。黨員幹部隻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衆關切作為根本指向,把群衆是否滿意作為重要标準,敬畏權力、慎用權力、嚴以用權、秉公用權、依法用權、陽光用權,自覺把為人民服務貫穿于行使權力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才能赢得廣大人民群衆的擁護和愛戴,才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常省“失去底線保不得平安”,以規矩束言行
新田縣委原書記唐軍因搞小圈子、政治攀附而自毀前程。她忏悔說:“我在孩子生日的時候給他寫了一封信,我在信裡面也說了,媽媽的切膚之痛就是沒有守住底線,媽媽的切膚之痛是迷失了初心,媽媽的切膚之痛就是沒有嚴格自律。人的這一輩子路很長,如果迷失了初心,如果失去了底線的話,保不得平安的。”其出鏡痛哭令人動容、令人警醒。鏡鑒系列警示教育片所剖析的貪官都是失去底線的反面典型。他們視紀律法律為兒戲,有的心存僥幸,有的拉幫結派,有的瞞天過海,有的濫權妄為等等,最終都落得“人生、家庭兩相毀”的可悲下場。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沒有哪名黨員幹部生而帶“原罪”注定成為腐敗分子,無不是在最初時逾越了底線,一步步“破窗”滑向腐敗的深淵。對于一名黨員,紀律是高壓線;對于一個政黨,紀律是生命線。黨員幹部,必須無條件地遵守黨的紀律。特别是身居要職的領導幹部和身處基層一線與群衆直接打交道的黨員幹部,更要帶頭遵守黨的紀律、嚴守黨的紀律、執行黨的紀律,把紀律視為不可觸碰的帶電的高壓線,将自身言行置于紀律的約束之下,置于黨的組織和群衆的監督之下。隻有把黨的各項紀律、政治規矩作為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根本和前提,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黨員幹部才更有正氣、銳氣,黨組織才更有戰鬥力、凝聚力。
(作者萬汝青 系江華瑤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