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節,随着時間的流逝,春風漸落、杏花初露,路上的行人也是腳步匆匆。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是個充滿希望的節日,但同時也是一個祭奠先人、緬懷親人的節日,對于國人來說意義非凡。
我國作為一個具有上千年文化的國度,掃墓祭祖也是有諸多講究的,正所謂“祭三貢四”,也就是上供的祭品要單數,可以三樣、五樣、七樣或者九樣,忌諱雙數,這是最基本的祭祀規矩,還有在祭品的選擇上,通常會以水果、點心、酒水為主,也會有“三葷”的講究,如雞肉、魚肉和豬肉,清明節雖然是全國統一祭奠先祖的節日,但不同地區的規矩和講究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在我們當地清明祭祖講究“3忌4不帶”,寓意家興子孫旺。
這3件事要忌諱1、忌諱嬉鬧、非議先人
清明掃墓是很莊嚴的事情,在先人墓碑前舉止行為要謹慎,不可大吵大鬧,還有很多朋友在剛開始比較肅穆,但祭祀完之後便開始打打鬧鬧,要知道墓地是陰靈沉睡之地,即使祭拜後打鬧也會滋擾陰靈,對先人品頭論足更是不敬的行為。
2、忌諱上墳祭拜不分輩分
上墳祭拜應該根據逝者的輩分依次進行,從輩分最高的逝者開始祭拜,這樣才能體現出我國長幼尊卑的傳統美德,祭拜完之後,先人已經享用過的祭品,衆人便可食取祭品。
3、忌諱忌踩踏别家墳墓
去掃墓的朋友都知道,有些墳包都挨得比較近,尤其是農村地區,墳的順序通常是按照本家的輩分排列的,每個墳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在上墳時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去祭拜的人比較多可能會不小心踩到别家的墳,尤其是帶着孩子掃墓,要看管好,避免“熊孩子”随便踩踏别家的墳,對亡者産生亵渎,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這4樣不要帶
1、供品中不帶梨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鐘愛“諧音”,用物品的名字諧音為具有美好寓意的詞語,像橙子人們認為代表着“心想事成”,蘋果有平平安安的寓意等等,由于梨諧音“離”,有分離、離開之意,不管是過年過節的節禮,還是供奉的供品基本都不會選擇梨。
畢竟沒有人願意選擇分離,即使是對已經故去的親人,也不想表達分離之意。一年中會有幾個專屬的節日來祭奠,在祭拜先人時,人們都祈禱,希望先祖能賜予好運,所以供品最好選擇寓意好的水果,别專門挑選梨。
2、供品中不帶桃子
從古至今,桃子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代表着福祿壽之中的“壽”,有健康長壽的寓意,不管是祭祀神靈還是做壽時,在供桌上都能看到桃子的身影,但在祭拜故去的親人時卻不适合。
先祖已經故去,再用代表着長壽的桃子祭拜會有挑釁之意。加上大家都知道,桃木是避邪之物,在各種鬼片中人們會持桃木劍“驅邪”,因此在選擇供品時要避開桃子。
3、不帶孕婦和身體虛弱的人上墳
清明節祭祖表達了人們對故去的親人的紀念與哀思,整體的氛圍屬于莊重而嚴肅的,環境煙霧缭繞,祭拜之後還需要行跪拜之禮,加上民間認為墓地陰氣比較重,對于孕婦和體弱多病的人來說多有不便,所以清明節祭拜孕婦和體弱多病者不去為好。
另外,墓地多在山上、田間,道路比較崎岖、坑窪,在走路的過程中很容易摔跤,這對于孕婦和身體虛弱的人來說可不是小事,還是要謹慎為好。
4、不帶辟邪之物
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認為先人歸西之後就屬于另一個世界了,與人間的親人陰陽兩隔。每逢清明節、中元節和下元節等節日後輩的親人會拿着供品去祭拜先人。如果去祭拜的時候帶着避邪之物,像朱砂、桃木劍等屬于降魔之物,屬于不敬不孝之事,畢竟清明節是後輩祭拜先人的,而不是去降服他們的。
因此帶避邪之物有礙先祖享受供品。按照民間的說法,即使在祭拜後先人想賜福于祭拜的後輩,但是身上帶有桃木劍或者朱砂的,就會将先人吓跑,福氣沒了的同時也是對先人的不敬,與其這樣的話還不如不去祭拜。
——老井說——上墳祭祖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是對已故親人的一種思念方式,也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關于清明節的一些規矩和講究不管是否具有科學依據,但依舊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更要注意,别讓傳統文化斷層。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