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美景,是不願與人分享的,隻宜留在自己心中。溫州樂清的黃檀硐正是這樣一個景區,700餘年的小村古樸又安靜,總擔心遊人過來會破壞這裡的甯靜。
來黃檀硐古村,我們并沒有直接開車到村子裡,雖然這樣也是可行的而且是大多數遊客選擇的線路。我們首先來到了距離黃檀硐約3公裡的濟頭村,車停在了黃坦坑水庫旁邊,從這裡沿着遊步道一直到西龍谷,風光旖旎,景色醉人。
這裡的水呈現出清澈的碧綠色,平整如鏡,岸邊的山體倒映在水面上,如桂林山水。
有山有水,方是最佳。在這片深山裡,遊客罕至,還看不到商業開發的痕迹,沿途全是原生态的自然風光。
竹子多了起來,成片的竹林遮擋了陽光,路邊溪水淙淙。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也不過如此吧。
跨過小溪,已經聽到了旁邊不遠處的瀑布聲,那就是西龍瀑。前兩天剛剛下過雨,瀑布的水勢比平時更大一些。過了瀑布還要上山,經過古寨門才算進入黃檀硐村,不過已經不遠了。
放幾塊石頭在溪流中,就是一座簡易的小石橋,這樣的景象在樂清,在雁蕩山是極為常見的。
要從正面觀看西龍瀑,你要有站在水中的勇氣。西龍瀑正好躲在一片山石後面,從岸邊無論如何是看不到的。
通往古寨門的小路蜿蜒在翠綠的竹林中,拐了一個彎又一個彎,當你感覺體力耗盡快要絕望的時候,古寨門到了。
黃檀硐村建于宋代寶慶年間,距今已有近800年曆史。村子四面環山,必須通過古寨門進出村子,一旦發生戰亂,這裡易守難攻,可以保護村子免遭破壞。如今已經修通了去往市區的公路,古寨門也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
有400年左右的樟樹,高大粗壯,坐落在龍溪岸邊,對面就是盧氏宗祠,這裡的村民都是盧姓。比這棵樟樹更為年長的,是旁邊兩棵500年左右的羅漢松。
村民建房子就地取材,四周都是山,取來山石堆砌而成,竟也整齊美觀,極具特色。
與别的古村相似,村子裡的年輕人不習慣過這種安靜的生活,紛紛去城裡工作了,村子裡多數都是老人。
村子裡許多房子都是明清時期的,保留着當地建築特色,走進房間感覺到陰暗潮濕。
村裡的道路并不平整,起起伏伏,房子主要沿着龍溪修建,隻要沿着龍溪走就不會迷路。
幾座古院落對外開放,遊人可以進出參觀,這個村子目前并不收費。東dun大宅是一座保留完好的古宅,有老人居住,也是一個對外開放的景點。
這裡采用當地常見的三合院建築格局,進門後左右兩側和前方的房間都可以居住。
龍溪穿村而過,水質清澈,水并不深,大約能沒過腳踝。河底是平整的石塊,小童也可在溪中嬉戲。到了夏天,這裡還會舉辦嬉水節。
村中的幾家農家樂,也都開設在了龍溪岸邊,吃住在村中,體驗農家風情。
[交通]
從樂清市區到黃檀硐,自駕最方便。從樂成街道北門蜈蚣橋往靈山景區方向,沿途都有到黃檀硐的交通标識,村頭建有停車場。
--------------------------------
新浪微博:river_2014大河
river2014_tour
--------------------------------
聲明:
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river2014大河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