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中國人的面子,也沒有人能給給面子下一個公理性的或為科學家共同體普遍接受的定義。
因人的一張臉與物體的表面都是人用感官得到的,既看得見又摸得着,當中國人用“臉”或“面子”來解釋和調節社會心理和行為時,其含義就引申為一種既有形又無形的社會心理存在。中國人的面子可以說既是一種有形的,又是一種無形的臉。
面子的本質,是社會對個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認可。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像是仁、義、禮、孝等等,其實都是在解決怎麼分配資源的問題,或者說是在解決給誰面子、不給誰面子、給多大面子的問題。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面子的一類是人的道德。這類面子問題稱為“道德臉面”
我們常見一些老人不再拘泥于生活中的一些小節,并且自嘲“老得不要臉了”。又或者,不懂事的小孩子争搶糖果,我們會笑罵:“你這孩子,真不要臉!”沒有人會覺得我們說這種話時是認真的。一個壯年被人批評“不要臉”,他的态度顯然不會這麼輕松。道德臉面是一個人所固有的,沒幹缺德事,就不會改變。
還有一類關系到臉面的事情,是人在社會中的身份、能力。我們把這類面子問題叫做“社會臉面”。這類情況下,面子是指個人在社會上有所成就,從而獲得的社會地位或者聲望。社會地位高的人,面子就大。
我們說某人地位高,就是認為他有比較大的決策權,可以決定怎樣支配社會資源。當然,地位高低是相對的,比如我的公司老闆,在我面前地位高;可在他自己的丈母娘面前,地位又低了。更關鍵的是,社會地位帶來的面子,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虛的。
有些人會虛張聲勢,把自己僞裝成地位很高的樣子。比如皮包公司的騙子老闆,其實并沒有企業,可是他會張嘴閉嘴“不差錢”,甚至還會租上一間特别豪華的辦公室,來顯示自己的财大氣粗。
還有“包治百病”的江湖騙子,也都喜歡自封幾個“國學大師”“海歸博士”之類的頭銜。有些手段高明的人,能用虛的面子辦成實事兒。這社會臉面,可以增加也能減少,可以交易,可以借。
所以中國人常說給“面子”或者“不給面子”,還有“借面子”。比如,假設我的小舅子惹了禍,我去替他說情,就會說: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諒他這一回吧!這個例子,就是我把自己的面子借給了我的小舅子。
中國流行這樣的俗語: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見面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抛一片心。
在當代中國,人情面子消費已成為一項公害,成為普通人不可承受之重。同事、親屬、朋友……凡沾得上一點邊的熟人甚至不熟卻是有權勢者們的生日、兒女結婚、生子、升學,各種五花八門的喜喪活動均要打紅包送禮。有的人年收入才二、三萬元,可一年的紅包錢卻近萬。人人都在抱怨如此的人情花費不堪重負,而一遇這些活動,又不約而同地去參加,這是什麼原因呢?除開有些活動是一些權勢人物為斂财而操持,無權無勢的下屬不敢不去應酬等原因外,有很大原因是面子觀念在作崇。
在人情交往中講求體面、光彩,以形成個人的尊嚴,搏得他人的稱贊,這就是所謂的面子,說到底,它就是一種情面、情分觀念。年長月久,這種觀念便成為一種心理積澱,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習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