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間的代溝,不跨不行。
如今,年輕老師愈發受到學生們的歡迎,讓老教師們頗為感慨。很多年輕人玩的東西,老教師們知之甚少,反而是年輕教師,更能和學生們玩到一起去,讓人羨慕。
但作為教師,這其實就是老教師們應該與時俱進的地方。可代溝這個東西确實沒那麼容易跨越,老教師們的歲數擺在那裡,想要融入年輕人的喜好,也不太現實。
于是乎一些學校開展了一個奇怪的培訓,讓老師們直呼打開了新世界,到底是啥樣的課程呢?
開學第一課,先給老師上一課!
如今電子設備普及,各種社交軟件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老師們聯系學生的方式,也從在樓上直接喊“狗蛋滾上來”,變成了“叮咚,在嘛?”
而衆所周知,我們的老師一半以上都是資深“一指禅”,所以平時是能不打字就不打字,于是以一個表情作為開頭是最常見的,可當老師發出“微笑”時,學生們卻汗滴滴的。
老師們認為微笑是對學生的鼓勵,可學生的态度卻讓老師覺得不太對,但問學生“怎麼了”,又啥也問不出來。如今這堂課,終于讓老師們對于一直以來的問題大徹大悟了。
原來“微笑”是學生們不太愛用的,課件上“尴尬不失禮貌的看着大聰明”還是比較内斂的解釋。之前筆者也好奇問過的小侄子,這位大學生的解釋是一串串芬芳詞彙。
而老師們第二常用的,被老師們認為是“再見”的揮手微笑表情,在學生們的日常中也不是啥好玩意,意為“不想聊下去了,你自己體面滾吧”,而小侄子的解釋,依舊芬芳。
所以最終的結論是,但凡是帶“微笑表情”同款微笑的表情,教師們統統不要使用,因為在學生們看來是老師對自己極度厭惡,甚至帶着一些羞辱的意思,很傷人。
那麼想要鼓勵學生,老師們到底用啥好呢?
培訓中講了一個守則,叫做“放大情緒”。畢竟是網絡,老師們不能按照現實中那種内斂來進行表達,所以要誇張點,無論是表情,還是文字。不然就會産生截然相反的情緒效果。
比如老師如果回複隻回了一個字“嗯,哦”之類,那麼在學生的心中就是“體面結束吧,我不想理你沒看出來嗎?”所以老師在表示肯定時至少要回答三個字——“嗯嗯嗯!”、“對對對!”
表達開心時也有說道,像老師們現實中開心就是“哈哈”,多了就感覺你這老師有失體統。但在學生們心中則是截然相反的定義,如果要“哈”,就絕對不能“哈”少于五個。
但凡少一個“哈”,這逐層遞進的反面情緒就來了——教師“哈哈哈哈”,學生猜測:敷衍笑一下。教師“哈哈哈”,學生猜測:沒勁。教師“哈哈”,學生:老師叫我滾。
最重要的是,老師們在表達情緒時絕對不要用“呵”。在學生們的心中,很多個“呵”是怒極反笑,老師的一個“呵”是居高臨下的嘲諷,而兩個“呵”……小侄子:你為撒子罵我?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标點的問題。隻能說不愧是骨幹老師的培訓,這一點上的情緒問題連學生自己都沒有注意到,但當被課件總結并呈現出來時,卻感覺處處戳到了點上。
“開學第一課”遭家長抨擊:精力都用在與教學無關的事上了對于這樣的“開學第一課”,很多老師表示學到了,但也有很多家長并不理解這堂課的開設意義:為什麼要這樣刻意融入學生圈子呢?難道不會網絡用語就不能好好溝通?
更有家長直言:太卷了,所以當代教師三分之二精力都消耗在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上。其實家長們的想法也挺合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代溝一直存在,也沒見哪個因為代溝上不好學了。
但回到現實,确實有很多學生會在和老師溝通時,因為老師的表達踩中雷區,讓學生們産生困擾,猜測老師是不是不喜歡自己,或者自己哪哪做得不好惹到了老師。
盡管多數情況下多數同學都可以理解,但在學生們壓力很大,心情不好的時候,老師的表述也确實會影響學生一段時間内的學習狀态,如果能夠避免,當然也是好事。
畢竟這堂課總的說來還是幹貨滿滿,而且内容也确實不多且好記。有了一個網絡溝通的基礎,老師們以後再和學生交流時心裡也有個底,能夠比較有效的拉近距離,加密溝通。
既然是好的發展方向,也不費多少精力,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