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03:29:45

古文中的“錯别字”

撰稿:成宇 | 主講:成宇 若然

上期答案

您知道下列詞句中紅色的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嗎?

1.涕泗橫流

2.頭懸梁,錐刺股

3.文過飾非

4.久假不歸

5.母大蟲顧大嫂

6.明日黃花

答案

1.涕,古義是眼淚,今義是鼻涕。

2.股,古義是大腿,今義是臀部。

3.文,古義是修飾、掩飾,今義是文章、文字。

4.假,古義是借,今義是不真實。

5.蟲,古義是泛指各種動物,這裡是老虎,今義是昆蟲。

6.明日,古義是任何一天的第二天,今義僅指明天。

正文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論語說文之十五)1

《桃花源記》有這樣一段話,“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曾有人這樣翻譯:(桃花源裡的人)見到漁人,非常吃驚,問他從哪裡來。(漁人)回答了他們。他們就要回家,準備酒并殺雞做飯。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論語說文之十五)2

這個翻譯看似文從字順,但是細讀之,就會發現大錯特錯了,桃花源裡的人哪裡還有陶淵明筆下那種淳樸好客之風,簡直是卸磨殺驢,問完自己的問題就各自回家準備吃飯了。其實,這裡的“便要還家”中的“要”是通假字,通“邀請”的“邀”,應該解釋為“邀請漁人來到自己家中”。

我們在閱讀古文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種令人頭疼的語言現象——通假字。如果不明了通假字,往往會給古文閱讀帶來幹擾,甚至錯誤的理解文意。如《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 “焉用亡鄭以陪鄰” 的“陪”,有的人将他解釋為通“倍”,是增加的意思;也有人認為“陪”不是通假字,它本身就有增加的意思。“陪”是否通“倍”,至今尚無定論。再如《鴻門宴》一文中,劉邦對項伯說“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這句話中的“倍”是否通“背”,也是有争議的。這些争議給古文閱讀和古文教學都造成了麻煩。因此,明白通假字,這在古文閱讀中是十分重要的。

要厘清通假這一語言現象,首先要弄懂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和假借的概念。而現在的語文課堂上,對于古文中通假字問題的解釋極為混亂,給我們閱讀理解古文帶來一定的幹擾。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論語說文之十五)3

通假字,是古文的一種用字現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如《鴻門宴》中“蚤”通“早” ,其中“早”為本字,“蚤”為借字,這借來的字隻能作為臨時工臨時一用。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其中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而狹義的通假字是不包含古今字、異體字的。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論語說文之十五)4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論語說文之十五)5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論語說文之十五)6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論語說文之十五)7

古今字,是在漢字發展的過程中産生的古今異字的現象。古代漢語單音節詞占80%以上,通常一個字就代表着一個詞。随着社會的發展,語言也有所發展,詞義有所引申,字有所假借,原有的字擔負着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的記錄功能,即一字兼有幾個字義。後來,為了區别這些字義,減輕原有漢字的表義負擔,在原有漢字形體的基礎上,或增加偏旁、或改換偏旁,造出了新字,這新造的字,就是今字,原有的字,就是古字。而古字與今字往往通用,我們可以稱之為廣義的通假。如“莫”,它的本義是“日暮”的意思,後來假借為否定副詞,表示“不”的意思。于是在一段時間裡,“莫”就兼有了“日暮”和“不”的字義,後來在“莫”的原有字形上加了個形旁“日”,把“日暮”的意思分化出來,因此,“莫”和“暮”就有了古今字的關系,“莫”也就常常通“暮”。

異體字,是指讀音、意義相同,但寫法不同的漢字。如“淚”和“淚”、“睹”和“覩”、“唯”和“惟”。在現代漢語中異體字的現象也較為普遍,在漢字規範化的過程中,根據一定的原則逐漸确定其中的一個為規範字,而淘汰另外的異體字形。

假借,是漢字造字法“六書”之一。許慎在《說文解字·序》裡說假借的定義是:“假借者,本無其字,以聲托事。”随着社會的發展,有一些新的概念需要用漢字表示,而為了不因為另造新字,而增加識字負擔,就用某一個已有的漢字來表示這新的概念。假借字是不屬于通假字範疇的。例如,文言中的句末語氣詞“耳”,本沒有表示這個詞的字,就借用耳朵的“耳”來表示。簡言之,通假字,是本有其字,而借用另外一個字來使用,借來使用的字,隻是臨時借用的臨時工,離開這個特定的語境就自然下崗;假借,是本無其字,借已有的字來使用,賦予這個已有的字以新的意義,假借來的字不是臨時工,是正式工。

理清了通假字的概念,我們再來談通假字的規律。雖然通假字在古文中極為普遍,但并不是随便的兩個字就可以相通的。兩個字通假是有條件的。 首先是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在古代讀音完全相同的通假,叫做同音通假。如“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中的“得”通“德”。再如“有”通“又”,而我們現在覺得讀音不同,是古今讀音變化的緣故。

其次是音近通假。有些通假字,它們的讀音,在古代雖不完全相同,但比較接近,這樣的字也可以通假。如“亡”通“無”。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論語說文之十五)8

古文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通假字呢?

說到底還是古人在用字時的不規範現象,而這種不規範在當時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于是不規範也就成了一種規範。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意識去衡量古人,因此去橫加指責,也是不對的。

論語文言文翻譯題(論語說文之十五)9

但通假字确實給我們閱讀古文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古文時,具有辨析通假字的意識和能力,不要被借字的字表所束縛。當我們遇到按照文本的某個字形的意思解釋不通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字有通假的可能。然後根據通假字的規律和我們所記憶的常見通假字,來确定其是否通假。當然工具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當我們無法确定其是否通假是時,一定要查閱工具書,千萬不可望文生義,因此選擇一本權威的古漢語字典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期試題

你能找出下列詞句中的通假字嗎?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圖窮匕見

3.撥亂反正

4.秣馬厲兵

5.受益匪淺

6.厝火積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