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了,意味着一年中最熱的天氣快要來了。
“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
夏至日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白天過長也就意味着炎熱,炎熱的天氣懶得煮菜做飯,來一碗透清涼的冷面,享受着空調房的舒服感,别提多舒服。
夏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個節氣。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那麼夏至飲食吃什麼呢?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因為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于制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夏至這天,南北方各地普遍要吃面條,山東人吃面條要過涼水,俗稱過水面。南方吃的面條品種就比較多了,如陽春面、幹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及麻辣涼拌面等。
在我們四川,涼面是夏至最好的選擇,即将進入伏暑天氣,冰涼爽口的涼面,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制作簡單,而且飯菜一碗就夠了。
不過呢,荷媽今天不吃涼面了,來試試東北人家的冷面。要說是否吃過冷面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是我在朋友圈中一位黑龍江姐姐那學來的,當時見姐姐的早餐上有一碗十分養眼的面條,經詢問得知是冷面,順便請教了一下姐姐,冷湯的做法,于是才有今天這碗家常版的冷面,清涼可口,一碗下肚爽快極了!
冷面最開始起源于朝鮮,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朝鮮冷面吧,但是朝鮮冷面一般是偏酸甜味的,估計大部分人不一定習慣。而東北冷面從味道上講,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偏鹹辣酸,更有生活的氣息,做的美食會更加貼合當地人的喜好。
冷面的制作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難,關鍵就是那一碗湯底的制作。一般最好喝的湯底當然是精選牛肉骨湯或是雞湯。今天我分享的冷面湯沒有用骨湯,而是用牛腱肉,加上姜,洋蔥,蔥段,八角,沙姜(山奈),蘋果和适量清水熬制而成。熬好的牛肉湯過濾,放冰箱保存,再根據自家的口味,添加辣椒油、醋、麻油等,這樣的湯底伴着面條吃非常有滋味。
一起來看看這碗色彩豐富,味道清涼的冷面做法吧!做得不好,請多指教。
家常冷面
需要的食材:牛腱肉一塊,料酒1勺,花椒數10粒,姜塊10 g,洋蔥半個,八角一個,山奈一個,幹辣椒2個(可不放),蔥結一把,蘋果半個。
湯底配料:鹽,生抽,醋,香油,白糖,根據口味添加辣椒油,芝麻
制作過程:
牛腱肉切兩半,放清水中浸泡1小時以上,去掉血水,冷水入鍋,放入料酒,花椒,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後撈出,沖洗幹淨。
将洋蔥,蘋果切塊,生姜拍一下,小蔥1把打結備用。
将焯好水的牛腱肉放入壓力鍋或砂鍋中,放入姜蔥,洋蔥,八角,蘋果等,加入沒過食材的清水,蓋上鍋蓋炖煮熟透即可。炖好的牛肉取出,放入保鮮放冰箱冷藏,目的是讓牛腱肉更好切,不易碎。
将煮過牛肉的湯過濾一大碗出來,加适量鹽,生抽,米醋,再加點糖,不要太甜哦,香油拌勻,放入冰箱冷藏半小時以上。如果想吃辣味的可以加點辣椒油。我這裡考慮到給孩子吃,沒有加,吃辣的要單獨添加。
起鍋燒水,放入細的意面煮熟撈出。正宗冷面用的是特制的荞麥面做的,我沒有買,就用意面條代替,其實普通面條也可以做的,甚至米粉也可以的哦。
煮好的意面撈出,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涼開水中,讓其變涼。
這時候我們來準備一些配菜,牛肉切片,西紅柿切片,黃瓜切絲,若有朝式辣白菜可以來一點,個人不喜歡那味道,沒放。煮熟的雞蛋剝殼,對半切開。
取個面碗,放入放涼的面條,取出冰鎮好的冷面湯,過濾到面碗中。
最後将切好的輔料擺上就好,超級有料的一碗家常冷面就制作完成。喜歡香菜的朋友,可以放點香菜哦,透心涼,吃一口超滿足!
荷媽小貼士:
家常做法,看起來是不是和簡單呢,趕快去嘗試做一碗冷面犒勞自己吧。不知道您有沒有有所收獲,喜歡的朋友們趕快下廚做一份好吃的東北冷面和大家分享吧。
冷面的特點就是清涼爽口的口感和風味,是炎熱夏季裡最好的美食,吃上一口涼爽酸甜的冷面,夏日裡的燥熱和不安都可以消失掉,隻剩下一嘴的美味與滿滿的幸福感。
如果腸胃功能不太好的朋友們吃冷面還是要慎重了哦!
圖文均為本人原創,抄襲必究。我是荷媽,一個愛美食、愛分享、愛生活的兩寶媽媽。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更多家常美味做法,請關注“荷媽美食”!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贊、收藏、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如果你有更好的做法想要分享,歡迎評論留言,一起相互學習,交流下廚心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