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莆田那點事兒

莆田那點事兒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7 01:18:15

據史料記載

莆田先民大都來源于河南一帶的貴族和富豪人家

從晉代的五胡之亂、漢武帝的南征之役

唐末黃巢之亂到兩宋的異族入侵

在曆史上的五次大規模的南遷浪潮中

莆田作為南方荒僻之區

成為當時的世外桃源之地

這些在戰亂中遷移到莆田的氏族

帶來了中原的文化和習俗

并與莆田土著文化交融結合

形成了獨特的莆田民俗

莆田那點事兒(你不得不經曆的這些事兒)1

小編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莆田人

從小到大确實經曆各種不同的莆田禮俗

據奶奶的說法

莆田人從出生到離去要經曆29種禮俗

你經曆了幾種呢

1、送生禮

送生禮俗是莆田民間普遍流行的一種禮俗,是一種預祝孕婦順利生産的一種禮儀。“送生”莆田方言諧音“雙生”、“順生”,表達對一個即将誕生的生命的美好預祝。親朋一般要在孕婦臨盆之前十天左右,送去“月内料”,即坐月子享用的滋補食品,通常送紅菇、香菇、蛏幹、目魚幹、公雞、線面等物品。孕婦的母親還會去廟堂拜祭上香,祈求送媽祖、觀音大士或陳靖姑保佑女兒順産,小孩平安出生。

5、四月禮

孩子出生滿四個月時,親朋再一次登門祝賀,叫“四月禮”,民間俗稱“做四月”。這時,婆家再一次為外孫或外孫女備辦新衣數套,以示關懷。這一天為新生兒剪指甲、修頭發、沐浴更衣,還要為新生兒圍上涎巾,收吸口水;系上肚兜,防止風入肚臍;穿上黑衣,防止紫外線輻射。民間還有個說法,小孩穿上黑衣,蚊蟲就不會去叮咬小孩,這是古人生活經驗的一種傳承。

6、抓周禮

孩兒在滿周歲之日,午時之前,上輩人要為之舉行抓周禮。抓周禮起源于三國時代,被稱為“試兒”習俗。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一周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并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在明代之前,此俗通稱為“期揚”,到清代才改稱為“抓周”、“試周”,就更通俗易懂了。

7、入學禮

莆田自古被譽為“文獻名邦”,在重教興學方面是極為重視的。所以,莆田民間的入學禮别具一格,富有寓意。在孩兒滿6歲時,要舉行比較隆重的“入學禮”,其儀程是通過對壺公的信仰拜祭,讓這位智慧之神開啟兒童的智力,俗稱“拜了壺公,聰明花開”。有人說,那是一種愚昧的迷信行為。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通過壺公拜祭的形式,以一套理喻規告的方法,為孩童上了人生第一課,讓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永不泯滅的記憶,在未來求學的征程中受到永久的激勵和鞭策。

8、拜師禮

按照古例,莆田民間曾流行拜師禮,此俗至今還在武術界,演藝界、工藝界存在着。其内容大約為:“今有愚生XXX,幸遇名師,願入門下,受業養身,修道正道。自後雖分師徒,誼同父子,對于師門,當知恭敬,身受訓誨,沒齒難忘。情出本心,絕無反悔。”

莆田那點事兒(你不得不經曆的這些事兒)2

9、乞巧禮

莆田民間在農曆七月初七晚上,女孩們要聚在一起舉行乞巧禮,這個習俗起源于牛郎織女的傳說。古時,女孩在出嫁前要學會針線活,叫“女工”,所以在這天晚上要向織女乞巧賜藝。乞巧禮的内容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等。穿針乞巧是一種穿針競賽,女孩每人手持一枚五孔針,一束五色線,看誰穿得快;喜蛛應巧是比賽毛線編織;投針驗巧是讓每個女孩把針投入水盆之中,針能浮在水面者為優勝。

10、成年禮

莆田民間的成年禮有個動聽的充滿詩意的名字,叫“出花園”,意思是男孩子滿十五歲時,應該走出家庭這個溫馨的花園,到人生的大海中去迎風博浪,去奮鬥,去創業。

成年禮一般在男孩15歲生日那天傍晚舉行,父母要準備好一盤鮮花,一桶熱水,讓男孩子舉行鮮花浴。之後,由上輩人領男孩去拜祖先靈位,祈求保佑。晚餐時,父母要為男孩備好紅蛋2個,公雞湯一碗,為之慶賀,也有讓男孩好好享用,積蓄力量,準備着以後到外面世界去拼搏的含義。

11、訂聘禮

訂聘,民間俗稱定親,是人生婚嫁的一種重要禮俗。其主要内容包括六禮,即六種禮節: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納彩,指男方家向女方家提親;問名,指男方家問女方名字、生辰;納吉,指男方将女方的名字、八字取回後,按五行、生肖推論是否合配,納征,是男方核定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是男方擇定吉日為結婚佳期,備禮告知女方家,俗稱“定日”;迎親是指男方到女家迎娶新娘。

12、結婚禮

結婚是人生禮儀中的大禮,莆田的傳統婚禮沿襲中原的漢代婚俗,包括拜堂、鬧房、合酒等儀式。

拜堂是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為内容,最後是夫妻交拜。拜堂顯示出新人對天地、對祖先、對長輩、對夫妻之間的尊敬。

鬧房又稱鬧洞房,有雅俗之分。莆田民間的鬧洞房形式以喊贊句、做儀文為主,十分文雅。經全市普查搜集整理,莆田民間的結婚儀文流傳下來的幾十種,有漢賦體的,有民歌體的,有古詩體的,有宋詞體的,表現當地婚俗文化的豐富内容。

13、送嫁禮

送嫁禮是送新娘要出嫁時的相關禮儀,包括新娘上香祭祖、叩拜父母,由父親蓋上頭紗,由福高德重的女性長輩持黑傘護新娘上花轎或禮車,新娘父母則要備一碗清水,一碗白米撒在轎腳上或禮車後,代表女兒出嫁如水一樣潑出去了,灑白米則是表達女兒日後衣食無憂。

按古禮,新娘上花轎後,要把平時用的扇子扔丢,表示把壞性子扔了,不帶到婆家去。上轎之前要唱“哭嫁歌”,表示對父母和鄉鄰的離别和謝恩之情。

送嫁時,新娘家的父母和親戚要為新娘準備豐厚的嫁妝。新娘去男方家的路上,一路要燃放鞭炮,新娘到男方家大門時,由男方選一位有福氣的長輩人,持一個簸箕蓋在新娘頭上,并扶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新娘要跨門檻而入,絕不能腳踩門檻,這是一種禁忌禮俗。

新娘到男方家完成婚禮三天後,才能有新郎陪伴回娘家,這在民間叫“回門禮”,也稱“回馬禮”。

莆田那點事兒(你不得不經曆的這些事兒)3

14、祝壽禮

按莆田民俗,人到了50歲是一定要祝壽的。莆田民間的祝壽禮有四個方面與總不同,其一是男做九,女做十,即男人在49歲那年慶祝五十大壽了,接下來類推,女人則要滿五十才祝壽。

15、餞行禮

莆田人自古就有走南闖北,到遠方拓展自己的事業,所以形成了獨特的餞行禮。凡是親人要出遠門去經商、求學、投軍、為官,親朋都要為之舉行隆重的餞行禮,預祝親人旅途順風順水,平安抵達目的地。

16、洗塵禮

洗塵禮的含義是指為從遠處歸回的親人洗去身上的塵埃,歡迎他平安回到故裡,而舉行的一種民間禮儀。遠方歸來的親人要對親朋的深情厚意進行答謝,向他們分贈紅包、衣服或其他物品,讓他們分享在外面奮鬥而獲得的豐碩成果。

17、上梁禮

過去,莆田民間起厝上梁時,親朋都要行上梁禮,一是表示祝賀,二是表示資助。上梁一般選擇在新房主體落成時進行,事先選一個黃道吉日,時辰按莆俗以海水漲潮之時為最好的時辰,寓意“财如水漲”。上梁時,要請人喊贊句,都是頌唱一些吉祥的話語,還要大放鞭炮,以示喜慶。

18、過厝禮

俗話說:“莆田人一生三件事,起厝、讨某、修大墓。”莆田人對房子看得很重,所以,在新居喬遷時,禮數也看得很重。搬遷新居時,依例要舉行過厝禮,設宴款待親朋,作為一樁喜事來辦。親朋為祝賀主人喬遷,要備辦禮物,其中,燈籠是必不可少的,寓意着添丁進财。

19、探病禮

莆田民俗中的探病禮是人情味很濃的一種禮俗,探病的時間一般有講究,晚上不宜太晚,影響病人休息,農曆初七這一天一般不探病,是受七日祭的諱忌。探病時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和平日愛好,備辦合适的滋補品或水果。

20、邀娛禮

邀娛禮是莆田民間相邀參加村社舉辦的娛樂活動的一種禮儀,民間俗稱“看鬧熱”。如元宵的遊燈活動,鄉裡的社戲演出,一般都要請親朋參加共享,以增進和諧關系的建立。特别是在莆田沿海一帶,邀娛禮較為盛行。每當元宵節活動或平時開演莆仙戲,都會邀約親朋參加這種娛樂,還設宴款待,共叙友情。

21、賜福禮

賜福禮是莆田在元宵期間由當地所崇拜的神靈出遊巡安時,神駕短暫駐留在受福人家門口進行賜福儀式的一種禮儀。在莆田民間信仰的87位神中,大約有60多種神靈每年都要舉行繞境巡安活動,其中規模較大的是媽祖,吳聖天妃,陳靖姑、楊太師等神袛的出遊巡安活動,如媽祖巡安興化、台灣、澳門等。

22、送終禮

古語雲:“生死為大”。莆田民間對過世的親人都要行送終禮。此禮一般在逝者出殡前舉行,嫡系子孫要披麻帶孝,親戚故友臂佩黑紗,信基督教徒則手持鮮花一束。

23、"做七"禮

“做七”禮是指親人逝去七天時舉行的悼念儀式。古時完整的“做七”禮要進行七次。“做七”以頭七最為隆重,必須備辦豐盛的祭品,特别是逝者生者最喜愛的食物是必備的。蠟燭、紙錢也須備好,親屬在逝者遺像前跪拜,表達無盡的哀思。“做七”時,一般要對逝者設立靈位,古時常把靈位集中在祠堂裡排放,為讓後代記住祖先的名字以及功德貢獻。

24、超渡禮

超渡禮是莆田民間對逝去的親人進行的一種宗教儀式的靈魂拯救。分别有佛教、道教、三一教三種超渡形式,佛教超渡由和尚主持,以念佛經為主,道教超渡由道教主持,簡稱為道場。

‍25、紀誕禮

紀誕禮是莆田民間為紀念逝去的親人,在逝者出生之日所舉行的一種禮儀,禮儀雖然簡單,僅用香一束、線面一碗、素蛋一雙,擺在逝者靈位之前,為他過一個生日,以表達孝敬和懷念之情,但這種禮儀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和敬仰,也是一種傳統美德的傳承。

26、紀忌禮

顧名思義,所謂“紀忌禮”,就是紀念逝去的親人在離開人世的那個日子,古時稱為忌日。這種禮儀以供簡單的祭品,即幹飯一碗、菜蔬一碟、水果一盤(奇數3、5、7個)即可,同時焚香拜祭,祈求逝者在天之靈保佑後人平安發達。

27、起紅禮

當遇上老者逝去的那一年春節,主家是不能貼紅聯的,而要貼白聯以示哀悼。從明代嘉靖四十三以後,因當時倭寇之亂,不少人被倭寇殺害,家人貼白聯行喪禮,後又碰上春節,在貼大紅春節時,就留下一截白聯,表示雖逢佳節,但心有餘哀,之後,就形成了莆仙特有的白額春聯的習俗。按古代的禮制,家裡老人去世,兒子要守孝三年,以盡孝道,所以,頭三年是不能在春節時家門貼上紅聯的,要等三年滿後,才能貼紅聯,并同時舉行一種起紅禮俗,在逝者靈位前焚香禱告後貼上起紅聯,貼起紅聯的時間按逝者忌日滿三年計算的。

28、謝恩禮

莆田民間曆來崇尚知恩必報的行為,所以,謝恩禮是比較盛行的。不少家庭中的大願達成後,如兒女婚姻成功、添子添孫、學業有成、生意興隆、健康長壽等,都要在過春節的前夕舉行謝恩禮。比較隆重的謝恩禮按周禮規制,采用少牢之禮,用全豬、全羊、五果、六齋作為供品,以酬天地、神靈和祖先。禮畢,這些供品要分别送給親友分享,稱為“吃平安”。這種謝恩禮源于對天地神的崇拜,在流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對現實中有恩于己的恩人更要感恩,因為有形之恩比無形之恩更加重要啊!

莆田那點事兒(你不得不經曆的這些事兒)4

29、拜忏禮

拜忏禮是莆田民間對先人的追思而行孝道的一種禮儀。一般是後人感到前輩在世時孝敬不夠而進行的一種忏悔式的補救。如,當一個兒子在他的父母在生時,無力給予物質上的孝敬,心理是很失落,很遺憾的,後來當兒子發迹了,會感歎“子欲孝而親不在”,于是,就采取了拜忏的形式,以紙紮的物質替代品,如房、車、床等焚化通靈,表達孝悌精神,同時,也會請道士做道場,祈求先人超渡成仙,永享安樂。

來源:莆田旅遊 版權歸作者所有

編輯:12580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