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千多年以前出現的以儒、墨、道、法家等四派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在相互辯難中形成的百 家争鳴,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後世中國人的心理觀念習慣 行為方式産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了漢民族獨具的文化傳統。
儒家
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别。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複“周禮”,并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為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而後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儒家主要代表以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主要代表墨子
道家
這一學派的思想是以老子的“道”理論為基礎的。在春秋末期,用“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性質、起源、組成和變化。人們相信,天道無為,萬物自然轉化。它否定神與鬼主宰一切,主張自然之道,主張,清淨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的理想是“無為而治”。
道家主要代表以老子、莊子
法家
法家以韓非子為主要代表,思想主張反對禮制,強調法律的作用,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反對保守的複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
法家提出了至今仍影響深遠的法治觀點和思想,這足以說明他們對法律制度的重視,而法律作為一種有利于社會治理的強制性工具,這些體現法制建設思想的思想,一直沿用至今。
法家主要代表韓非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