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位大學老師而言,寫論文應該是一種必須學會的基本技能,也是現在很多大學每年必須考核的基本任務,包括日常的其他工作,幾乎都繞不開寫論文這個話題。今天也來談談大學老師如何寫論文?
論文也有各式各樣。新學期開始,要提交教案。上完課,要提交試卷質量分析報告。教學改革項目,要寫申請、任務書、研究進展報告等。國家基金科研項目,要發表SCI論文、要寫專利等,可謂五花八門,花樣繁多。
最難寫的論文,也許就是項目的申請文章。要在規定字數、規定時間内寫出讓匿名同行評審人滿意的文章,從來就是一件低概率的事件。特别是國家基金項目,僧多粥少,到後來不得不采用限制高級職稱人數申報的方法來限制申請人數。
對普通一線教師來說,最重要的論文就是發表在國際權威雜志的論文,也是最難寫的一種論文。每一篇頂級論文,都是在重重約束條件之下,在各種嚴格苛刻要求之内,利用自由的思想,将所有的創新集于一身,最終化為一種經典的存在,這樣的論文非常稀缺,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因此,對普通教師而言,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寫完一篇論文,能被同行認可和權威期刊錄用,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當然,從古至今,寫論文無非就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為了達到别人的要求而寫。比如大學每年年底的崗位考核要求,沒有論文就給你扣掉績效工資。這樣寫出來的論文,目的非常清楚,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工資,這種論文隻要滿足了條件,一定能拿到足夠豐厚的報酬。古代就更明顯了,一篇八股文,可以改變一家人的命運,比如範進中舉,一步高升。
另一種方式就是自己有興趣寫。這種論文對自己來說就比較有意思了,而對别人來說則不一定有意思。古代有司馬遷寫史記,甯願自己忍受酷刑和牢獄之災,也要完成自己的這部著作。
第一種方式的論文,現在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重要到變成一位博士進入大學之門的敲門磚,沒有這種論文,現在連成為一名大學教師的資格都沒有。如今評價一個大學教師優秀程度如何,就看第一種方式的論文質量和數量如何。這種評價體系已經在全球大學中頻頻使用,主要原因是專業越來越細分,還無法找到其他更好的評價體系來替換目前隻這種看論文的體系。這跟魯迅先生當年說過的不謀而合,魯迅曾說過:“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還要發展。”如果沒有達标的論文,想在如今的高校生存,都要成為一種奢望了。隻有發表足夠多的論文,才能在高校中更有尊嚴地存活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